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方“211工程”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以福州大学为例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积极应对,也是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福州大学从准确定位多元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各类人才培养方案、探寻开放式多元化育人模式、构建柔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四个方面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作者
杨晓翔
温步瀛
钟春玲
机构地区
福州大学教务处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26,12,共4页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多样化
个性化
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23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76
参考文献
3
1
王宾齐.
迷失在大众化进程中:中国高校趋同化原因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0(7):58-60.
被引量:22
2
刘智运.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15.
被引量:169
3
潘维真.
地方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0):41-42.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张清.
高校趋同化发展缘由的组织社会学透视[J]
.教育评论,2006(5):7-10.
被引量:9
2
吴慧平.
大学组织变革趋同的社会学思考[J]
.高教探索,2007(2):28-30.
被引量:14
3
Jill Yielder, Androw Codling.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in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J].Joum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 Vol.26,No.3 November 2004.
4
评估细化令大学雷同陈平原吁给大学留成长空间[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edu/xyztc/news/2007/10-12/1047656.shtml.
5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6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07.
7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8
王宾齐.
农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0):64-67.
被引量:10
9
刘智运.
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0):28-30.
被引量:29
10
许卓明.
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69-71.
被引量:45
共引文献
223
1
李振宇.
西部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兼谈“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19):45-46.
被引量:3
2
陈克兢,徐振源.
研究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2):154-157.
3
唐婧,郑胜彪,惠贞贞,毛月圆,张雪梅.
科研引导型本科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应用化学专业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127-129.
被引量:2
4
唐芒果,时金陵.
高职高尔夫球专业“校企合作循环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95-97.
被引量:18
5
曹炎.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高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9):117-118.
被引量:4
6
李荔.
论专业建设的生态转向及策略[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33):6-8.
被引量:2
7
徐和清,胡祖光.
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5):72-77.
被引量:7
8
王琼.
西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07,18(5):42-45.
被引量:7
9
鲍琳,王润良.
地方性大学教学组织模式探讨[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92-94.
被引量:2
10
徐英军.
非综合性院校法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6):144-14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5
1
庞岚,吕军,周建伟.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地质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62-66.
被引量:21
2
曾勇,黄艳,向桂君,黄廷祝.
从新生项目课开始: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设计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14-19.
被引量:56
3
邴浩.
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比较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4(5):106-111.
被引量:44
4
关于全面推进广东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z].广东省教育厅文件(粤教高[2102]5号).
5
朱丹雁,张翔南,李欢,胡颖,羊红玉,陈哲,楼宜嘉.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实施与展望[J]
.药学教育,2009,25(3):12-17.
被引量:15
6
刘羽,王少怀,黄培明.
地质专业创新型人才“紫金模式”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2009,18(3):46-48.
被引量:37
7
章巍.
药学院校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J]
.药学教育,2009,25(6):25-27.
被引量:6
8
时伟.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
.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被引量:122
9
白文苑,张文政.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管理模式探索[J]
.教育研究,2010,31(4):99-102.
被引量:55
10
刘俊卿.
校企一体 双赢互利[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0(8):24-2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邓成明,邵维国.
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及课程建设的探索——以广州大学法学专业律师方向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2):1-4.
被引量:3
2
洪喻.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培养模式与机制探索[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21-124.
被引量:13
3
丁金昌.
高职院校分层次人才培养问题与路径选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3(4):170-173.
被引量:31
4
孙晓菲,熊磊,雷娜,尧雪洲,解宇环.
在“药理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科研训练的几点探索[J]
.大理大学学报,2016,1(10):91-93.
被引量:1
5
王冰冰,袁霞.
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琼台师范学院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2017,0(10):83-85.
6
周加灿,张浩.
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15-118.
被引量:5
7
王长青.
刍论大学教学管理的若干思考及其实践——基于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J]
.高教学刊,2018,4(4):145-147.
被引量:8
8
阮娟,赵艳莉.
创新创业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以福州大学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3):21-24.
被引量:3
9
叶长盛,郭福生,周万蓬,吴志春,许德如,时国,李志文.
地学新工科人才培养“三驱动三融合三提升”教育模式探索[J]
.中国地质教育,2020,29(4):25-31.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76
1
严崨,陈想.
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
.东方企业文化,2021(S01):44-45.
2
徐红玉,宋书中,颉潭成,王玉猛.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24):78-80.
被引量:2
3
张晓春.
种子包衣剂——良种优势的有效保证[J]
.甘肃科技,2000,16(2):36-36.
4
殷玥琪,杨立刚,马婷婷,孙桂菊.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4(5):138-139.
被引量:8
5
陈兴文,刘燕,白日霞,王凤慧.
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5):19-20.
被引量:13
6
蒋海明,赵宏宇.
大学生参与科研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性及作用探讨[J]
.广州化工,2014,42(21):201-203.
被引量:5
7
郭宇航,陈洪美,金云学,项宏福.
基于科研训练的材料专业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5):156-157.
被引量:4
8
潘德勇,邱秋.
论法学专业教育的职业转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9):159-160.
9
陈大斌,付雪萍,袁宵潇,蒲霞,郑在勇,付聪,曾一芳,杨婷,杜馨,张思航,张华,白桂芹,刘尚清.
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5,23(1):36-38.
被引量:4
10
胡明琦.
贵州省高职院校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能力体系的建构[J]
.中国商论,2015,0(29):181-183.
1
张兴祥,赵义平,张桂芳,安树林,贺晓丽.
工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3(20):38-40.
被引量:1
2
徐宏博.
浅谈高职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97-98.
3
杨文斌,杨燕.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7):100-102.
被引量:3
4
崔芸,黄文勇,林宇健.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5):6-8.
被引量:8
5
谢兴勇,马喜君,祖维.
地方高校依托虚拟学院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5):62-64.
6
杨研,佟有才.
地方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2):103-104.
7
范富春.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探索与实践[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11).
被引量:2
8
孙集思.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分析[J]
.知识经济,2012(1):172-172.
被引量:1
9
王素坤,刘东升.
关于师范院校计算机多元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1(21):123-125.
被引量:3
10
袁哲.
英语辅修多元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J]
.现代交际,2016(12):249-250.
中国大学教学
2012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