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职责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至关重要,但大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的规定很不规范.本文通过对35所同类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机构设置情况及其工作职责的分析,认为应以无边界管理为目标建立权威的校企合作专职机构,同时将其职责定位为全方位协调和管理,以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作者
赵善庆
机构地区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中心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2年第5期135-137,共3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工作职责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张海峰.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组织结构再造[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4.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张海峰,王丽娟,王义谋.
论高职院校的制度创生[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0):9-11.
被引量:5
2
张海峰.
治理视域中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8(33):11-13.
被引量:34
共引文献
8
1
胡耀忠,李裘.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6):64-67.
被引量:16
2
赵善庆.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职责研究[J]
.石油教育,2012(1):40-43.
被引量:4
3
王莉,董春利.
基于后现代组织理论的高职院校组织弊端分析及其变革[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5):254-256.
4
王运宏,徐丽玲.
从形式到实质:高职校企合作优化策略[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0-63.
被引量:7
5
李志强.
论面向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组织体系的构建[J]
.科教文汇,2015(21):87-88.
6
彭晓兰,张海峰,童丰生.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研究[J]
.职教论坛,2015,31(26):55-58.
被引量:14
7
魏寒柏,彭晓兰,张海峰.
高职院校治理结构重建的制度路径探寻[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3.
8
张海峰,童丰生.
高职院校治理结构重建的目标、任务与路径[J]
.职教论坛,2016,32(17):88-9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9
1
姜大源,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
邸丽霞,马淑卿.
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探讨[J]
.信息系统工程,2010,23(4):137-137.
被引量:13
3
林娜.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现状及对策——以福建省为例[J]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4):110-113.
被引量:2
4
莫凡.
解读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J]
.现代教育,2012(6):38-39.
被引量:1
5
闫朝鼎,赵善庆.
科学设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职责的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2012(7):75-77.
被引量:7
6
薛兵旺.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建设机制研究[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26(4):64-67.
被引量:3
7
陈家颐,万军.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动因与路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111-113.
被引量:37
8
雷五兰,张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206-207.
被引量:5
9
王菱.
新时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途径[J]
.教育与职业,2015(5):28-2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罗笑芳,李宝生,陈玉章.
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校企合作处的职责探析——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3):23-26.
被引量:5
2
魏光杏.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14,11(11):265-266.
3
梁凌洁.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障碍及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2015(28):250-25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赵黎.
高职院校优化校企合作机制探析[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4):15-19.
被引量:1
2
梁琳.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J]
.黑龙江科学,2017,8(14):96-97.
3
梁琳.
高职教师培养与补充机制的创新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7,8(15):88-89.
4
晏存育,杨益梅.
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机制探析[J]
.文史博览(理论),2016(4):78-79.
5
黄利荣,田钧.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思路与问题研究[J]
.中国职工教育,2014,0(11X):185-186.
被引量:1
1
赵善庆.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职责研究[J]
.石油教育,2012(1):40-43.
被引量:4
2
宣国萍.
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研究[J]
.科教导刊,2015(12X):15-16.
被引量:2
3
吕雪.
基于人才培养的教育的职责研究[J]
.成才之路,2015,0(16):33-33.
4
张海涛.
破旧创新谋发展[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100-101.
5
李丰.
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各主体关系和职责研究[J]
.人才资源开发,2015(24):171-172.
被引量:1
6
李礁,何礼果.
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内的定位与职责研究[J]
.科教导刊,2013(30):9-10.
7
程灵玲.
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20(2):56-58.
被引量:1
8
杨翠明.
基于岗位职责的高职辅导员素质建设探讨[J]
.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0,0(6):98-99.
被引量:2
9
新思路[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33):24-27.
10
毛冰漪,毛一萍,施文辉.
如何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优秀辅导员刍议[J]
.职教论坛,2011,27(20):85-86.
被引量:4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