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媒体视阈下的公民社会建构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与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微博、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日益成为公民表达自我、发表意见的强大舆论载体,它们为公共议题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讨论空间,并成为公民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应通过提升公民媒介素养、培养公民理性精神、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和法制建设等多种路径,不断完善公共利益表达渠道,促进公民社会的逐步成熟。
作者 黄艾
出处 《新闻传播》 2012年第9期19-20,共2页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39

  • 1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1):109-122. 被引量:742
  • 2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
  • 3王名.《民间组织的发展及通向公民社会的道路》,载王名编.《中国民间组织-走向公民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9页.
  • 4高丙中,袁瑞军主编.《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 5[英]布赖恩·特纳.《公民身份与社会理论?公民身份的解释范式与分析走向》,郭忠华、蒋红军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
  • 6于建嵘.《不能用所谓的“社会敌意事件”来误导社会》,腾讯思想博客,2009-04-03.
  • 7师曾志.《公共传播视野下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媒体的角色--以汶川地震灾后救援重建为例》,程曼丽主编.《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 8邓正来,景跃进.《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转载于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页.
  • 9贾西津.《中国公民社会图纲》,http://www.chinaa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31421&dictionid=1835.
  • 10[美]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包凡一、王源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2版,第3页.

共引文献274

同被引文献5

  • 1周国文.“公民社会”概念溯源及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6(3):58-66. 被引量:59
  •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3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译林出版社,1999.
  • 4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 5谢尔·以色列著,任丈科译:《微博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