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布洛赫的马克思主义观:一种“希望哲学”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如何定义马克思主义就成为了一个理论问题。在与各种自命为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交锋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一种非正统和非官方的立场,对于马克思主义展开了各种别开生面的解释,并且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想进路。德国哲学家布洛赫从一种"尚未存在的本体论"出发,将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一种"面向未来的唯物主义",或者说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客观趋势的"具体的乌托邦"。他试图挖掘并且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乌托邦维度,将过程哲学、乌托邦主义、新浪漫主义、人道主义、弥赛亚主义等思想资源进行整合,构造出了一种具有明显复调结构的"希望哲学"。本文将对他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以求探讨他所建构起来的"希望哲学"的内在逻辑及其理论整合。
作者 欧阳谦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101,共9页 Marxism & Real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马克思在1843年写给阿诺尔德·卢格的信中说:"您不会说我对现今社会估价过高;如果说我对现今社会仍然没有失望,那只是因为现今社会的这种令人失望的形势使我满怀希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7卷第62页.)
  • 2Ernst Bloch, The Utopian Function of Art and Literature, p. xxvi.
  • 3[德]古茨塔夫·勒内·豪克.《绝望与信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12页.
  • 4[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6页.

共引文献40

同被引文献24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