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罗蒂后哲学文化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域融合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罗蒂后哲学文化否定了传统西方哲学的中心性和整体性观念,力图以非哲学思维,凭借谈话方式开放地探索生活世界中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解释性,实现了哲学从观念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转变,从而确定了对哲学本性的新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植根于生活世界,以人的主体性的自由自觉活动来改变世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二者在哲学目标上形成了共同的追求。马克思与罗蒂都以自己的哲学理念和哲学活动表达了相似的希望,即:希望人能以人的方式化解生存境遇中的困境,向人自身回归,实现自己的生存本质和价值。同时,他们的哲学彰显出强烈的化解人类生存危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开放性,确证着哲学家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社会良知。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36,共4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罗蒂后哲学文化观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关系研究"(12522017)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美]理查德·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2王鹤岩,刘媛.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及其时代意义[J].学习与探索,2008(5):53-56. 被引量:2
  • 3高清海.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J].学术月刊,1996,28(2):3-16. 被引量:81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 7[美]理查德-罗蒂.偶然、反讽与团结[M].徐文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二级参考文献8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0、12、13、31、32卷出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50(5):78-78. 被引量:419
  • 2雷蒙.潘尼卡,辛怡.文化间哲学引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6):47-55. 被引量:24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杜威.哲学的改造[M].许崇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
  • 5罗蒂理.哲学与自然之镜[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6萨特康普海.罗蒂和实用主义[M].张国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7罗蒂理.后形而上学希望[M].张国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 8杜威约.哲学的改造[M].伊利诺伊:南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1982:94.

共引文献847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