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博》
2000年第4期20-26,共7页
共引文献52
-
1刘思源.东西之争:文献与考古视野下的赢秦族源探索[J].三代考古,2021(1):701-720.
-
2蒲向明.论西周时期早秦青铜器及其纹饰意涵[J].档案,2022(4):20-28.
-
3高西省.谈宝鸡国墓地出土De“人物形象”铜器[J].文物世界,2001(2):7-11. 被引量:2
-
4徐日辉.甘肃东部秦早期文化的新认识[J].考古与文物,2001(3):53-58. 被引量:16
-
5刘军社.从考古遗存看早期周秦文化的关系[J].考古与文物,2000(5):32-38. 被引量:4
-
6梁云.秦文化的发现、研究和反思[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0(2):65-71. 被引量:4
-
7刘军社.关于春秋时期秦国铜器墓的葬式问题[J].文博,2000(2):37-42. 被引量:5
-
8白国红.飞廉考[J].学术月刊,2005,37(6):97-101. 被引量:5
-
9王学理.东西两犬丘与秦人入陇[J].考古与文物,2006(4):60-65. 被引量:3
-
10王志友.秦人西迁“西垂”的动因[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2):159-16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8
-
1白国红.飞廉考[J].学术月刊,2005,37(6):97-101. 被引量:5
-
2牛天伟.汉画风伯形象及其功能探析[J].古代文明,2008,2(3):102-109. 被引量:6
-
3何光岳.先秦的来源和迁徙[J].船山学刊,1994(2):92-109. 被引量:5
-
4林通雁.从长安铜飞廉到洛阳石翼兽——对中国古代有翼神兽问题的一个讨论[J].美术研究,2010(3):47-54. 被引量:9
-
5张国硕.望京楼夏代城址与昆吾之居[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184-190. 被引量:15
-
6王洪军.新史料发现与“秦族东来说”的坐实[J].中国社会科学,2013(2):163-185. 被引量:16
-
7张志祥,李祖敏.飞廉之死考[J].枣庄学院学报,2014,31(1):63-65. 被引量:1
-
8朱明月.汉画像石中的风伯形象来源与飞廉关系辨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4,24(3):50-53. 被引量:1
-
1寒石.刀锋舞韵 笔墨丹心[J].民主,2016,0(6).
-
2陈明宏.楚秦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试论贾平凹的三部散文集[J].中国图书评论,1992,15(2):53-55.
-
3张耀谋.《秦腔》:大散文的先声 真性情的歌哭[J].安康师专学报,2005,17(4):70-71.
-
4刘梦琴.楚文化濡染中的文化废都——兼论楚文化穿透下的两部《废都》[J].衡水师专学报,2002,4(4):29-31.
-
5张晓晶.贾平凹作品乡土情结的成因探源[J].北方文学(下),2013(4):13-13.
-
6蒋波.秦朝的隐逸现象及隐士政策[J].河北学刊,2013,33(4):55-59. 被引量:2
-
7董健,高子文.对《大秦帝国》的质疑[J].扬子江(评论),2010(2):82-86.
-
8张从罗.《诗经·秦风》与秦人心态[J].社科纵横,2002,17(6):43-44. 被引量:1
-
9王晓玲.《诗经·秦风》文化简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5):76-79. 被引量:2
-
10郭济访.对霍达新著《未穿的红嫁衣》的三种解读[J].小说评论,1994(6):43-48.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