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与城市规模的互馈研究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承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其承载能力不但决定了城市空间的规模和尺度,也影响着人们对舒适生活的心理追求。因此,充分研究其承载力与城市规模的互相作用和影响,将有助于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未来给予相应的规划与控制,以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作者
康红梅
徐苏宁
机构地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年第5期325-328,共4页
Sichuan Building Scienc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065)
关键词
基础设施承载力
城市规模
城市发展
分类号
TU984.12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2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7
1
韩俊丽,段文阁.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其趋势[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5):353-355.
被引量:18
2
李东序,赵富强.
城市综合承载力结构模型与耦合机制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08,15(6):37-42.
被引量:52
3
崔晶,曹荣林.
生态城市视角下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J]
.山西建筑,2008,34(16):28-29.
被引量:5
4
赵楠,申俊利,贾丽静.
北京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与承载状态实证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09,16(4):68-75.
被引量:23
5
城区规模合理化研究——立足于海淀区城区规模合理化的比较分析.http://www, hdtjj, gov. cn/HDTJJWEB/S 1103. html.Pevsn ,N. Anti- Rarionists and the Rationalists ,2005.
6
沈映春,杨皓臣.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北京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
.北京社会科学,2010(6):20-23.
被引量:3
7
付鑫,王建伟.
都市区蔓延形态与综合承载力网络关系研究述评[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84-8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3
1
段进军.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2):11-14.
被引量:3
2
郭秀锐,毛显强,冉圣宏.
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1):29-31.
被引量:129
3
钱家骏,毛立本.
要重视国民经济基础结构的研究和改善[J]
.经济管理,1981,7(3):12-15.
被引量:19
4
刘景林.
论基础结构[J]
.中国社会科学,1983(1):73-87.
被引量:10
5
韩俊丽,段文阁.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其趋势[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5):353-355.
被引量:18
6
王俭,孙铁珩,李培军,李法云.
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4):768-772.
被引量:135
7
蒋时节,刘贵文,李世蓉.
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2005,12(2):72-74.
被引量:28
8
赵然杭,曹升乐,高辉国.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5(2):90-94.
被引量:13
9
罗贞礼.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国土资源导刊,2005,2(2):25-27.
被引量:28
10
魏斌,张霞.
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分析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本溪市为例[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8(4):19-24.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
92
1
田永杰.
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现状及进展[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12):89-91.
2
史本林,雷晓慧.
商丘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措施[J]
.河南科学,2005,23(5):769-772.
3
范英英,刘永,郭怀成,王树通,姜玉梅.
北京市水资源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J]
.资源科学,2005,27(5):113-119.
被引量:40
4
宋旭光,席玮.
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可持续利用[J]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6):119-123.
被引量:4
5
董煜,王山,张永福.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16(1):23-26.
被引量:3
6
张宝安,毛利凤,张雪花.
秦皇岛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分析[J]
.节水灌溉,2008(4):31-34.
被引量:7
7
李东序,赵富强.
城市综合承载力结构模型与耦合机制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08,15(6):37-42.
被引量:52
8
吕光明,何强.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09,16(4).
被引量:17
9
宛西原,姚吉伦,吴恬,谢昌华.
城镇应急供水技术与装备建设[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4):72-74.
被引量:1
10
阳渊源.
强化生态文明理念 打造生态文明城镇——对加快北碚区生态文明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09(31):140-142.
同被引文献
90
1
孙久文,易淑昶,傅娟.
提升我国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承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2021(2):102-109.
被引量:20
2
宇鹏.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9(2):38-41.
被引量:15
3
崔凤军,刘家明,李巧玲.
旅游承载力指数及其应用研究[J]
.旅游学刊,1998,13(3):41-44.
被引量:64
4
谢俊奇.
中国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潜力研究[J]
.浙江学刊,1997(2):41-44.
被引量:21
5
钱家骏,毛立本.
要重视国民经济基础结构的研究和改善[J]
.经济管理,1981,7(3):12-15.
被引量:19
6
曾维华,王华东,薛纪渝,叶文虎,关伯仁,梅凤桥.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关键问题之一——环境承载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2):33-37.
被引量:62
7
宋子成,孙以萍.
从我国淡水资源看我国现代化后能养育的最高人口数量[J]
.人口与经济,1981(4):3-7.
被引量:11
8
谢俊奇,蔡玉梅,郑振源,林培.
基于改进的农业生态区法的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评价[J]
.中国土地科学,2004,18(4):31-37.
被引量:73
9
左其亭,马军霞,高传昌.
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J]
.水科学进展,2005,16(1):103-108.
被引量:60
10
傅伯杰.
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及其应用[J]
.应用生态学报,1993,4(4):436-439.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
9
1
朱颐和,姜思明.
武汉市2016年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分析[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30(6):1-4.
2
周京奎,黄雄.
城市产业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测度研究[J]
.河北学刊,2018,38(2):136-142.
被引量:4
3
张博文.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以兰州市为例[J]
.开发研究,2018(2):136-141.
被引量:1
4
吕翠丽,何玲玲.
易地扶贫搬迁与搬迁人口市民化耦合机制研究——基于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实证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18,34(9):97-103.
被引量:7
5
杨世军,顾光海.
基于德尔菲-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评价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48(20):311-320.
被引量:11
6
支小军,杨书奇.
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进展评述[J]
.新疆农垦经济,2020(3):80-86.
被引量:3
7
吴晨阳,王婉莹.
国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J]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3):260-267.
被引量:6
8
刘亚静,周晓君.
基于评估模型的典型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J]
.地理空间信息,2023,21(11):68-72.
被引量:1
9
魏惠平.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奥运城市发展的一致性研究——以张家口整体发展为视角[J]
.智富时代,2016,0(S2):296-296.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孟庆兰.
APH-SVM的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J]
.科技通报,2021,37(6):127-131.
被引量:1
2
陆卫群,黄婷,邱月华,王玉凤,李梦婕,卢莉莉.
贵州省侗族易地扶贫搬迁户的适应性现状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32):147-150.
被引量:2
3
王志宝,刘晓艺.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边村原居民市民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
.特区经济,2019(5):38-42.
被引量:2
4
张英莉,周捷,毛倩.
基于灰色层次关联分析的微博营销评估[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9,33(3):262-267.
被引量:13
5
夏志强,李天云.
治理下乡与精准扶贫耦合发展的学理逻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0(5):3-8.
被引量:1
6
何玲玲,区小兰.
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广西的实践表述[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4):90-96.
被引量:3
7
雷玉桃,薛鹏翔,张萱.
产业经济视角的珠三角城市群内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J]
.产经评论,2020,11(1):122-136.
被引量:8
8
周永根.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J]
.长沙大学学报,2020,34(3):101-106.
被引量:2
9
李伦彬,王诗莹.
基于多属性分析的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抗灾能力评估研究[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3):10-13.
10
吴晨阳,王婉莹.
国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J]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3):260-267.
被引量:6
1
任通先.
城市承载力研究进展浅析[J]
.技术与市场,2009,16(10):48-48.
被引量:4
2
徐延杰.
平顶山市建委:完善基础设施 打造建材强市[J]
.中州建设,2008(3):35-35.
3
来俊杰,孟宪毅,李丽,冯世君.
城市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J]
.内蒙古林业,2008(6):30-31.
被引量:11
4
戴敏.
规划先行,提高城市承载力[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04(2):51-52.
5
王国恩,刘斌.
亚运规划与广州城市发展[J]
.规划师,2010,26(12):5-10.
被引量:4
6
王旭东,潘波.
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控制方法初探——以沈阳市为例[J]
.科技信息,2007(2):12-12.
被引量:4
7
雷福同.
台儿庄念好“四经”[J]
.城市风(建设管理专刊),2002(18):21-23.
8
郭娟娟.
无线城市:改变生活的第五基础设施[J]
.中国新通信,2011,13(16):20-23.
9
乐东昭.
血缘型聚落空间环境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研究——以“诸葛村”为例[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30(2):5-9.
被引量:2
10
梁颖芝.
工程造价管理探讨[J]
.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9):493-49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