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翦伯赞的文学史料观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翦伯赞吸收近现代西方的史料观,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典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作了深入探讨。翦伯赞将唯物史观与文学作品中的史料相结合,解决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中国史上的某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诸多具有创造性的概括和判断。其史学成就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
作者 郭士礼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A07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黄宗羲.姚江逸诗序[A].黄宗羲全集:第十册[C].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 2王鸣盛.欧史喜采小说薛史多本实录[A].十七史商榷:卷九十三[C].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1026.
  • 3翦伯赞全集:第三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342;298;296;297;297;345;298;344;295;297;324;480;577;633;505;342.
  • 4葛兆光.《新史学》之后——192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J].历史研究,2003(1):82-97. 被引量:26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6列宁选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07.
  • 7钱穆.学符[M].台北:自印本,1958,318.

二级参考文献71

  • 1顾潮.顾颉刚与傅斯年在青壮年时代的交往[J].文史哲,1993(2):11-17. 被引量:3
  • 2葛兆光.“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读《陈寅恪集·书信集》的随感[J].读书,2001(11):59-68. 被引量:6
  • 3.《傅斯年选集》[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3页.
  • 4王汎森.《晚清的政治概念与“新史学”》[A]..《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C].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65-196页.
  • 5王汎森.《民国的新史学及其批评者》[A].罗志田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C].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108页.
  • 6.《胡适文存》第2集[M].,.第22页.
  • 7.《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A].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C].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 8.《陈寅恪集·书信集》[M].三联书店,2001.第171-172,173页.
  • 9《古史辨第一册自序》,《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8年,第31、79页.
  • 10各省游学汇志栏[J].东方杂志,(1):79-79.

共引文献39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