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三大民刊与《非非》的诗学理论建设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中国当代诗歌的三大民刊中,《非非》不仅容量最大,坚持时间最长,有着其它两刊无法相比的完备的刊物形式,而且还凭借着格外强势的理论化倾向对中国当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直接推进了当代诗学的现代性进程在理论上,它为中国新诗提供了新文学有史以来第一批本土原创的诗学理论和方法,促成了中国当代诗歌理论意识的全面觉醒;在创作实践上,它打开了当代诗歌写作的多种可能性,有力地推动和实现了中国当代诗歌的体制外向度和现代性转型。
作者 杜光霞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111,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非非》第九卷,香港新时代出版社2001年版,第456页.
  • 2《非非》第十卷,香港新时代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157-158页.
  • 3张清华.在“文本”与“人本”之间——关于《非非》的一个简单轮廓[J].上海文学,2005(3):68-68. 被引量:4
  • 4徐敬亚.《失语的诗人》[J].北回归线,1993,.
  • 5周伦佑.《变构:当代艺术启示奉》,《非非》创刊号1986年版,第57页.
  • 6周伦佑.非非主义诗歌方法.非非,1986,.
  • 7周伦佑.《语言的奴隶与诗的自觉》,见《当代诗歌》1988年第3期.
  • 8周伦佑.《红色写作》[J].非非,1992,.
  • 9周伦佑.《“体制外写作”命名缘起》,见《刀锋上站立的鸟群》,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2页.
  • 10赵思运.《体制外写作:迟到的命名与吁请》,见《非非》2003年卷,香港新时代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共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