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补阳还五汤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回顾分析了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补阳还五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君臣佐使药材、有效组分和有效成分三个化学层次上对补阳还五汤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综述,为补阳还五汤的作用机制研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
刘俊娥
张继平
机构地区
广东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出处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5期117-119,共3页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立项资助科研课题(20111058)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物质基础
黄芪甲苷
阿魏酸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7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280
同被引文献
362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312
参考文献
23
1
李书霖,李岩,刘慧.
李延教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验举隅[J]
.中医药学报,2012,40(1):106-107.
被引量:12
2
王晚霞,李荣亨.
补阳还五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5):574-576.
被引量:53
3
罗国安,梁琼麟,张荣利,王义明,刘清飞,胡坪.
化学物质组学与中药方剂研究——兼析清开灵复方物质基础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1):6-15.
被引量:64
4
姚晖,吴勇杰,张继平,陈芝喜,李志强,陈津岩,何赞厚.
补阳还五汤体外对家兔血小板PAF受体活性影响的拆方研究[J]
.新中医,2005,37(12):82-84.
被引量:16
5
李淑贞,闫瑞霞,刘娜.
补阳还五汤及拆方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一氧化氮和心肌酶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072-3074.
被引量:11
6
唐映红,邓常青,刘旺华,张秋雁,李花,贺福元.
补阳还五汤4类有效部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J]
.中草药,2005,36(2):236-239.
被引量:22
7
欧明娥,唐利文,李花,邓常清.
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5):430-434.
被引量:18
8
欧明娥,唐利文,邓常清.
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功能及蛋白激酶C的影响[J]
.中草药,2008,39(10):1514-1520.
被引量:16
9
张伟,吴露,陈北阳,张国民,唐映红,邓常清.
补阳还五汤及有效组分对大鼠增生血管内膜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1):169-173.
被引量:20
10
吴露,张伟,李花,张国民,陈北阳,唐映红,邓常清.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对大鼠血管内膜损伤后主动脉内膜增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8):836-842.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87
1
杨静,梁燕,张淑萍,邓常青.
补阳还五汤及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对动脉血栓形成大鼠血浆血栓素A_2、前列环素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8):28-30.
被引量:7
2
徐燕,曹进,王义明,罗国安.
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栀子中的三类成分[J]
.药学学报,2003,38(7):543-546.
被引量:70
3
雍文成,冷玉芳,石慧文.
利多卡因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自由基及NO的作用[J]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587-1588.
被引量:3
4
罗国安,王义明.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相关性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99,4(1):11-15.
被引量:50
5
罗国安,王义明.
中药复方的化学研究体系[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99,4(1):16-19.
被引量:65
6
吴基良,刘超.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6):551-553.
被引量:22
7
钟相根,李澎涛,王永炎,贾旭.
清开灵有效组分对大鼠缺血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6):338-340.
被引量:18
8
吴建新,蒋莹,严永清.
黄芪、当归及其配伍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中cAMP、cGMP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1):16-17.
被引量:43
9
韩绍娟,刘志龙.
补阳还五汤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4):1-3.
被引量:36
10
宋含平,刘志龙,邓常青.
补阳还五汤对沙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细胞形态结构与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8):682-683.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280
1
苏醒麒,王晶,马迪,冯加纯.
PK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炎症中的调控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0):2536-2543.
被引量:1
2
梅景晨,陈文阁,刘岐.
中西医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J]
.慢性病学杂志,2023(7):991-994.
被引量:2
3
廖华军,彭国平.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2009,37(6):108-110.
被引量:3
4
梁燕,张淑萍,杨静,邓冰湘,邓常青,张秋雁.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苷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纤溶相关指标的影响[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2):1-3.
被引量:12
5
康旭亮,梁菊生,丁家欣,刘德麟.
红花天麻不同配伍提取物防治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6):36-38.
6
叶能胜,梁琼麟,罗国安,王义明.
化学物质组学与蛋白质组学[J]
.亚太传统医药,2006,2(1):23-27.
被引量:4
7
张淑萍,梁燕,邓常青.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表达的影响[J]
.中草药,2006,37(7):1041-1045.
被引量:12
8
周明眉,刘平,贾伟,赵爱华,邱明丰,邱云平,苏明明.
基于代谢网络变化的中药整体效应评价方法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6):113-119.
被引量:37
9
宋小莉,吴俊玲,孙明江,王欣,潘卫峰.
复方君药研究方法进展[J]
.新中医,2007,39(1):96-98.
被引量:5
10
罗国安,梁琼麟,刘清飞,张荣利,杨辉华,李雪,王义明,贾伟,张卫东,张川,李贻奎.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中药复方配伍和作用机理研究的整体方法论[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1):10-15.
被引量:78
同被引文献
362
1
杨静,梁燕,张淑萍,邓常青.
补阳还五汤及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对动脉血栓形成大鼠血浆血栓素A_2、前列环素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8):28-30.
被引量:7
2
刘建香.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J]
.系统科学学报,2009,17(4):31-37.
被引量:75
3
蓝艳.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影响[J]
.福建中医药,2013,44(1):21-22.
被引量:18
4
王治宽,王发渭.
从气虚血瘀论治老年病[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6):359-361.
被引量:10
5
张时明,刘善达.
影响糖尿病足溃疡病程及预后的因素探讨[J]
.新医学,2004,35(7):417-418.
6
韩绍娟,刘志龙.
补阳还五汤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4):1-3.
被引量:36
7
唐映红,邓常青,刘旺华,张秋雁,李花,贺福元.
补阳还五汤4类有效部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J]
.中草药,2005,36(2):236-239.
被引量:22
8
陈可冀,李连达,翁维良.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1-2.
被引量:243
9
王新高,童萼塘,孙圣刚.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3):306-309.
被引量:29
10
熊平,王浩中.
浅析王清任辨治血瘀证的特色[J]
.河北中医,2004,26(12):959-96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5
1
蒙杏广.
套扎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对于直肠息肉的临床价值[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9):77-78.
被引量:3
2
明升.
补阳还五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3,9(7):185-186.
被引量:4
3
刘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3例[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20):77-78.
被引量:1
4
费洪新,韩玉生,杜徽,姜波,李宝龙,朴成玉,张英博,仲丽丽,白云,周忠光.
补阳还五汤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8):677-681.
被引量:16
5
毛文建.
套扎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直肠息肉38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4,36(9):1347-1347.
被引量:5
6
费洪新,周忠光,姜波,杜徽,韩玉生,张英博,李宝龙,朴成玉,仲丽丽,白云.
补阳还五汤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0):125-128.
被引量:30
7
丁凡,张倩茹,胡元佳,王一涛.
基于网络分析的补阳还五汤防治气虚血瘀型疾病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2):4418-4425.
被引量:18
8
费洪新,韩玉生,杜徽,仲丽丽,李宝龙,朴成玉,张英博,廖婷,白云,姜波,周忠光.
补阳还五汤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形态学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3):142-145.
被引量:28
9
吴旋,汪欣,陈云欢,蔡梅玉,程颖.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血清TNF-ɑ、IL-6、CRP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30-32.
被引量:8
10
冯志.
研究套扎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低位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200-20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12
1
张运克,傅小欧,李可.
麝香黄芪复方滴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3):1-5.
被引量:6
2
司马彦.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评价[J]
.心理月刊,2020,0(7):208-208.
被引量:3
3
安丽萍,杜全宇,杨晗,王飞.
益气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6):2122-2131.
被引量:4
4
何润西,黎晓冬,张梅,谢学军.
中西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b/db小鼠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6):2097-2104.
被引量:1
5
黄和涛,潘建科,杨伟毅,曾令烽,梁桂洪,罗明辉,陈红云,刘军.
基于累积Meta分析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复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7):2233-2245.
被引量:13
6
段冉,郑轶玲,李艳静,常占平,岂云来,邱海燕.
2型糖尿病合并菌阳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s/NF-kB通路表达研究[J]
.生命科学仪器,2023,21(6):51-53.
被引量:1
7
邢庆昌(综述),胡文慧(综述),杨建宇(审校).
补阳还五汤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J]
.武警医学,2023,34(12):1079-1082.
被引量:1
8
王斓,陈浙丽,徐亮,徐小明.
头针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对早期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3):178-181.
被引量:5
9
赵惠亮,渠景连.
补阳还五汤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应用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53-59.
被引量:17
10
鲁玉梅,潘雪军,袁玲,牛阳,南一.
补青颗粒对db/db小鼠早中期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影响[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1,40(9):3330-3336.
被引量:3
1
黄海艳,祝赫,胡大林,张继平,韩彬.
补阳还五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26(6):814-817.
被引量:8
2
达峥洵,张晓燕,笪志民.
神衰Ⅲ号口服液中有效组分梓醇的分析研究[J]
.上海医药,1998,19(12):32-33.
3
张百舜,鲁学书,张润珍,顾丽贞.
锁阳通便有效组分的研究[J]
.中药材,1990,13(10):36-38.
被引量:19
4
何小惠.
从“君臣佐使”理论中探讨中药对药配伍规律[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3):164-165.
被引量:1
5
刘辉.
试论手法之“君臣佐使”及其辨证应用[J]
.按摩与导引,2006,22(8):40-41.
被引量:2
6
田友清,余伯阳,寇俊萍.
麦冬药理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4(2):1-5.
被引量:31
7
王鸣,杨文华.
中药对药君、臣、佐、使配伍规律研究[J]
.中医杂志,2013,54(22):1974-1975.
被引量:12
8
陈玉兰,蒲清荣,魏嵋,沈宏萍,赵剑,罗群.
葛黄颗粒水提取工艺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1):79-80.
9
荆婧,李明玉,陈桂荣,张振秋.
HPLC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及其有效组分群中5种化学成分含量[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9):20-23.
被引量:4
10
郑琴,彭常春,沈美兰,杨明.
丹参和三七的配伍研究概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2):83-86.
被引量:27
中医药信息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