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美术课让我们“动”起来——《那一刻的我》教学实践与思考

A Fine Arts lesson that moves your body: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oughts on lesson The Moment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日,我一直为着如何备好人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那一刻的我》而费尽思量,偶然间在《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上读到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教授点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选活动”小学组现场教学的一篇文章,触动我心。于是边思边授,竟也小有所获。在此落成文字,并供商榷。一、“动不起来”的这道坎画,是我们小学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人物是孩子们在描绘成长过程的画面里经常出现的形象。在绘画领域里,通常把以人物描绘为主要内容的绘画称为人物画,要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气质和精神、神态以及活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儿童人物画的教与学的过程存在着一道坎,这道坎就是学生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怎么也“动不起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所描绘的大部分人物的表隋是微笑的,人物的动作是比较僵硬的,孩子们在用线造型上不敢放松(年级越高情况越明显),放不开手脚去大胆描绘,让人感觉画面总是受到一些束缚。这种束缚源自哪里?是作为教师的我技法传授有误,还是孩子们的胆子小,在画的过程中怕大胆用线后影响自己的画面效果?
作者 杨玉
出处 《中国美术教育》 2012年第5期29-32,共4页 China Art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