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精神”归于何处?——浪漫主义“精神还乡”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成为哲学的始源。帕斯卡尔曾以“我不知道谁把我放到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这世界是什么,更不知道我自己”的提问方式表达出人对自身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尼采指责苏格拉底主义者对“知识即美德”的追求而导致科学知识对人生意义的破坏,使现代人无家可归。
作者
张继云
陆杰荣
机构地区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21,共6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关键词
浪漫主义
“精神”
当代启示
还乡
人生意义
科学知识
帕斯卡尔
提问方式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21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1
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2
刘小枫.《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诺瓦利斯选集》第1卷,第207页,林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3
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
4
张继云.
论席勒的自由观[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4):56-58.
被引量:1
5
刘小枫.《诗化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
Richard Samuel, Novalis Schriften/Zweiter Band, Das philoso- phische Werk I, Darmstadt .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 schaft, 1965 ,p. 545.
7
施莱格尔.《浪漫派风格》,第70页,李伯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8
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第153页,周国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9
张继云,陆杰荣.
施莱格尔的“新神话”解析[J]
.湖南社会科学,2012(3):17-20.
被引量:3
10
施莱尔马赫.《论宗教》,第43、36页,邓安庆译,香港,香港道风书社,2009.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吕梁,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53-54.
2
刘小枫.《诗化哲学》,79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刘小枫.诗化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曼弗雷德·弗兰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5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66,268页.
6
Rüdiger Safranski.Romantik Eine deutsche Afire[M].München:Carl Hanser Verlag 2007:47.
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8
卡西尔.《神话思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3月.第244页.
9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0
刘小枫主编.《神话诗人柏拉图》,华夏出版社2010年,第48—49页.
共引文献
121
1
张文喜.
历史唯物主义岂能谋取神学的支持——对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的批评[J]
.学术月刊,2004,36(7):14-20.
被引量:3
2
唐复华.
我们如何走近鲁迅?[J]
.鲁迅研究月刊,2004(7):48-50.
被引量:2
3
陈新坤.
音乐欣赏的"视界融合"[J]
.人民音乐(评论),2004(6):23-25.
被引量:1
4
邓晓芒.
康德先验逻辑对形式逻辑的奠基[J]
.江苏社会科学,2004(6):1-6.
被引量:15
5
唐俟.
鲁迅写作中的性[J]
.鲁迅研究月刊,2002(6):27-36.
被引量:2
6
赵慧平.
关于文学批评的“文学”品质[J]
.求索,2004(11):190-192.
被引量:2
7
徐岱.
论当代中国诗学的话语空间[J]
.文学评论,2000(6):5-16.
被引量:6
8
李永刚.
后现代主义境域与经济学研究的最新变革[J]
.社会科学战线,2005(1):51-58.
被引量:2
9
李荫榕,田径.
技术何以可能?——海德格尔论现代技术本质的形而上学基础[J]
.哲学动态,2002(3):41-45.
被引量:4
10
林可济.
追问“存在”,还是追问“存在者”?——从海德格尔的哲学视角梳理西方哲学史[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37-4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
1
张继云,陆杰荣.
对西方浪漫主义限度及其影响的哲学诠释[J]
.社会科学战线,2014(7):21-2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岳彦青.
德国浪漫主义诗化美学探讨[J]
.中国民族博览,2020(6):117-119.
1
时晓丽.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神品格及其当代启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2):5-9.
被引量:2
2
鲁枢元.
陶渊明当代启示录[J]
.文学教育,2012(13):4-8.
3
祝晓风.
《祝福》:从电影到小说——试图寻找另一种提问方式[J]
.鲁迅研究月刊,2000(2):70-75.
被引量:4
4
远近[J]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2010(1):65-66.
5
象征[J]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2010(1):68-69.
6
李艳永,韩文涛.
文学的起源——巫术发生说再思考[J]
.青年文学家,2013,0(30):45-45.
7
姚瑞洋,陈少华.
在叙事折返中浮现出来的温情——试论《望春风》隐含的当代启示[J]
.文艺评论,2017(2):69-75.
被引量:1
8
仇婷.
薛宝钗的人际交往学对当代人的意义[J]
.文学教育(中),2015,0(8):65-65.
9
袁文彬.
文学之律法——从德里达对卡夫卡的分析开始[J]
.中文自学指导,2008(6):58-60.
10
刘凯健.
走出虚空—谈《伤逝》的当代启示[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4):14-14.
当代作家评论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