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名”在黄老之学中的地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法"、"名"都是黄老之学的重要学术范畴。但名学思想,或者说"名"这个范畴,对于黄老之学来说,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简言之,名学思想是将"道"、"法"、"名"三个范畴绾合起来,并建立起一个新的思想体系的纽带;"名"使"虚无之本"得以向"因循之用"进行贯彻,也使法术之治得以"名正而法顺"地实施。可以说,名学思想,或者说"名",是我们深入认识黄老之学的另外一把钥匙。
作者 黄前程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12年第3期26-28,38,共4页 GuanZi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江荣海.慎到应是黄老思想家——兼论黄老思想与老子、韩非的区别[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1):112-118. 被引量:7
  • 2庞朴.一分为三·中国名辩思潮导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344、345.
  • 3陈鼓应.管子四篇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 4陈鼓应.黄帝四经今注今译(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34、188、188、40、286,1,409,286.
  • 5刘学智.中国思想学说史·魏晋南北朝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98-199.
  • 6世界书局.诸子集成[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1、4.
  • 7刘泽华,葛荃.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西汉初年黄老政治思想[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165.
  • 8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5:1652
  • 9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205.
  • 10李学勤.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李学勤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602.

共引文献1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