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焦虑不安的现代人——由《认同的力量》谈现代人的生存意义再建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焦虑不安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共同体验。本文尝试探究现代人的焦虑不安和意义感丧失的表现,并追溯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两次个体化进程将个人从原有的各种关系中日益疏离出来,使得现代人缺乏一种意义支撑。在简要分析了当代西方应对这一危机的学术努力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卡斯特的建构性社会认同的观点对现代人的生存意义再建有重要意义。卡斯特在网络社会深刻的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下,讨论了社会认同从瓦解到新生的分化与整合的过程,提出了社会认同在网络社会的重新构建,为现代人的生存意义再建的动态过程做出了诠释。新的规划性认同的出现是卡斯特预见的可能实现现代人的生存意义再建的药方。
作者 宋辰婷
出处 《理论界》 2012年第10期80-83,共4页 Theory Horiz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安东尼·吉登斯观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236、213—245.
  • 2鸟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58-159.
  • 3米歇尔·福柯.主体解释学[M].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4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北京:三联书店,2005.
  • 5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 6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 7刘少杰.网络化时代的权力结构变迁[J].江淮论坛,2011(5):15-19. 被引量:122
  • 8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75-480. 被引量:648

二级参考文献25

  • 1方文.群体符号边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新教群体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5(1):25-59. 被引量:116
  • 2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社会学研究,2005(5):202-227. 被引量:211
  • 3《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
  • 4Johnson D,Terry D,Louis W.Perceptions of the Intergroup Structure and Anti-Asian Prejudice Among White Australians.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2005,8(1):53~62
  • 5Taylor S,Peplau D,Sears D.谢晓非谢东梅等译.社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2~204
  • 6Brown R.Social Identity Theory:past achievements,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challenges.Eurpean Journal Social Psychology,2000,30:745~778
  • 7M.埃森克.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11~621
  • 8Tajfel H.Experiments in Ingroup Discrimination.Scientific American,1970,223 (5)
  • 9Tajfel H,Billig M G,Bundy R P.Social categorization and intergroup behaviour.Eur.J.soc.Psychol,1971,1:149~178
  • 10Otten S,Mummendey A.To our benefit or at your expense? justice considerations in intergroup allocation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ources.Social Justice Research,1999,12(1):19~38

共引文献878

同被引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