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性别、民族与半殖民性:刘呐鸥、穆时英的都市风景线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半殖民地语境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派——新感觉派。在刘呐鸥、穆时英声光魅影的都市风景线中,女性形象成为喻说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叙事图景。新感觉作家们正是通过"现代尤物"的形象构型,表达了对都市的疏离与困惑,完成了身处在西方殖民主义视阈下的知识分子对民族想象的寓言。
作者 王丽丽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5期140-142,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项目"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女性形象研究"系列成果之一(1251206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本雅明,张旭东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 2刘呐鸥.都市风景线[M].上海:上海水沫书店,1930:93.
  • 3史书美.刘呐鸥的上海都会景观[M].亚洲研究杂志,1996,(4.).
  • 4片冈铁兵.刘呐鸥小说全编[G].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133.
  • 5穆时英.公墓[M].上海:上海现代书局,1933:110.
  • 6穆时英.电影艺术防御战-斥掮着“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招牌者[N].晨报,1935-09-07.
  • 7穆时英.公墓·自序[J].现代杂志,1931.
  • 8霍米·巴巴.论戏拟和人:殖民话语的矛盾性[M].伦敦和纽约:儒特爵父子公司,1994:86-90.

共引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