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2000年第8期50-53,28,共5页
Shanghai Journal of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14
-
1张占耕.加速推行上海郊区城镇化的创新思路[J].社会科学,1999(8):2-6. 被引量:2
-
2(韩)曹尤铉.劳动经济学[M].法文社,1998..
-
3(韩)尹辰浩.韩国的不安定劳动者[M].仁荷大学出版社,1994..
-
4袁志刚 范剑勇.上海市就业的产业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M].,..
-
5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物资能源统计年鉴[Z].2005.
-
6晏晓林,宁大同.区域工业经济结构与环境质量的双向耦合优化[J].环境科学学报,1997,17(1):87-93. 被引量:15
-
7夏业良.上海市三次产业中劳动力结构及产出效率的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1999,15(3):104-108. 被引量:12
-
8丁子信.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劳动就业的理论思考[J].经济问题,1999(6):7-9. 被引量:4
-
9王彤暨,姜全海.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1999(10):23-24. 被引量:7
-
10卢中原.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展、问题和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00(4):25-27.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36
-
1陈翠芳,毛春梅,张文锦.江苏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47-50. 被引量:5
-
2王颖君,陈银蓉.湖北省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4260-4265. 被引量:3
-
3顾湘,王铁成,曲福田.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6):3-8. 被引量:52
-
4段兆广,张伟.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研究——以江苏省8个县级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7(4):2-6. 被引量:1
-
5马斌,张杰.广东省就业结构的特征分析[J].广东经济,2007(5):33-36. 被引量:4
-
6李绍民,张琛.节能减排措施初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28(B07):29-31. 被引量:7
-
7李慧,焦隽,李裕瑞,卞新民.江苏省沿江地区工业土地利用效率的初步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3):323-326. 被引量:6
-
8顾湘,姜海,王铁成,曲福田.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产业结构调整--以江苏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4):612-618. 被引量:30
-
9陈和平,吴群.市场化配置工业用地研究述评[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1):102-107. 被引量:3
-
10王靖,马光文,管永林.四川省“十二五”工业结构节能潜力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1,29(4):192-194.
-
1衣建东.我国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与信息产业的发展[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1):86-88. 被引量:2
-
2曾昭宁.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关键是军民融合[J].西部论丛,2009(9):43-44.
-
3李献唐,覃晓铁,张守宇.辽宁能源消费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统计,2006(8):4-6.
-
4潘燕,李利.顶天立地站起来──中国工业化进程50年[J].瞭望,1999(39):40-43.
-
5童瑶.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0(10):27-28.
-
6张鑫莲.《中国制造2025》:筑建制造强国路[J].经济,2015(7):12-12. 被引量:2
-
7戴宏伟.东亚工业国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12(10):57-60. 被引量:1
-
8中国制造2025,涂料行业将借势而行[J].中国涂料,2015,30(7).
-
9陈旭东.新经济形势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方向[J].财经界,2015(2):110-110.
-
10赵金楼,康正.我国船舶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5):20-21.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