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6,共3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同被引文献45
-
1陶纪明.服务业的内涵及其经济学特征分析[J].社会科学,2007(1):21-28. 被引量:14
-
2赵国庆,杨健.知识经济形态测度指标研究[J].教学与研究,1998(12):27-31. 被引量:6
-
3李永建,马顺道.软件工程中“Philippe”现象的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21):57-59. 被引量:14
-
4王瑜,胡运发,张凯.基于粗集理论的知识含量度量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41(9):1500-1506. 被引量:12
-
5钟义信.知识论框架 通向信息-知识-智能统一的理论[J].中国工程科学,2000,2(9):50-64. 被引量:34
-
6张文雷,刘则渊,姜照华.科技发展的种群规律与科技知识生产量的测算:以中国若干省市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1):92-96. 被引量:3
-
7季丽.浅析知识经济评价指标体系[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1-43. 被引量:1
-
8吴陈,杨习贝,傅凡.基于全相容性粒度的粗糙集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06,21(3):292-298. 被引量:4
-
9马庆国,王小毅.从神经经济学和神经营销学到神经管理学[J].管理工程学报,2006,20(3):129-132. 被引量:41
-
10姜春林,姜照华.知识生产函数与知识生产关系研究——以中国若干省市为例[J].情报杂志,2006,25(10):93-95.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9
-
1杨家栋.江苏知识竞争力现状及提升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1):37-43.
-
2陆燕萍,胡平.我国各地区信息产业竞争优势的综合评价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4):179-181. 被引量:8
-
3赵斌,付庆凤,李新建.科技人员心理资本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以知识作业难度为调节变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3):174-180. 被引量:32
-
4魏瑞斌,武夷山.国内知识测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2,31(7):34-37. 被引量:3
-
5赵斌,黄山珊,朱朋.外部目标对员工创新绩效影响研究——基于信息性与控制性认知差异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2):125-132. 被引量:1
-
6陈友玲,杜萱萱,倪文成,张超颖.基于知识的协同设计任务分配双向选择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33(7):1974-1977. 被引量:1
-
7曹准,李永建.采用复合学习时间的复杂任务知识量测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5):106-110. 被引量:2
-
8李志军,姜力,徐继宁,吉鸿海.一种学科知识的知识量计算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142-144.
-
9丁胜利,李永建,程毅然.商品中知识密集程度的测度[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3):246-251.
-
1雷声,田浩.知识经济测度理论评述[J].市场周刊,2006,19(10):259-261.
-
2王玲.知识经济测度初探[J].数据,1999,0(7):27-30.
-
3苏伟忠,杨英宝.河南省知识经济测度与发展战略[J].经济地理,2002,22(3):285-288. 被引量:2
-
4马军.对知识经济测度的初步探讨[J].广西统计,2000(5):4-7. 被引量:1
-
5安玉琢,徐清,李浩志.知识经济发展度评价方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29(5):69-73.
-
6董晓辉.我国东部省区知识竞争力测度及其模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9):74-7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