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三喻文化”视角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正处于前喻、并喻、后喻三种文化传递模式并存的时代。由于前喻文化传递中家庭、学校德育的缺失,并喻文化传递中交往群体的负面影响,后喻文化传递中现代传媒消极内容的传播,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各种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必须通过改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加以解决。
作者
李振堂
机构地区
黄淮学院社会管理系
出处
《天中学刊》
2012年第4期71-72,共2页
Journal of Tianzhong
基金
2011年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12400450107)
关键词
三喻文化
留守儿童
德育问题
分类号
G4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3
1
[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红,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
修巧燕.
家庭中亲子关系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简述几位精神分析学家的思想[J]
.山东教育科研,2002(9):46-48.
被引量:19
3
罗燕,林文钊.
从文化传递角度看“三喻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J]
.文教资料,2006(12):59-60.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郑希付.
良性亲子关系创立模式[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7(1):73-77.
被引量:32
2
[1]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关于代沟问题的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3
查普林,克拉威克著,林方等译.《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44-146页.
4
琼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生活和事业》.,..
5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陈太胜,陈文颖译.《理解人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23页.
6
卡伦·荷妮著,陈收译.《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56,57页.
7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著,韦子木,张荣皋译.《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4,55-56页.
8
埃里克·H·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84,90,96,101页.
共引文献
32
1
欧阳新梅.
视障儿童亲子关系的干预[J]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0(1):28-31.
被引量:1
2
徐继红,司继伟.
农村小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其与教学环境的关系研究[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F06):1-4.
3
王国民.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农民形象思考[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21(3):38-41.
4
胡瑜.
寄托教育及其对寄托儿童的影响[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4):42-46.
被引量:4
5
张艳.
亲子关系在儿童人格成长中的影响[J]
.职业圈,2007(05X):64-65.
被引量:3
6
李明伟.
小鬼当家:电视传播与电视时代的社会化[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20-22.
被引量:2
7
胡瑜,朱伟,徐平.
寄托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J]
.晋中学院学报,2008,25(5):96-100.
被引量:1
8
谷文华.
成人教育过程中正向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博弈浅析[J]
.职教论坛,2009,25(3):24-26.
被引量:4
9
李翠英.
农村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频率对子女行为的影响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19-120.
被引量:20
10
唐名淑.
生态学视野下高师教师身心素质可持续发展[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0):5-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7
1
李忠实.
共享文化资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开县图书馆服务实践[J]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S2):14-16.
被引量:4
2
何瑞菲.
社会学视野下的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留守儿童与文化竞争力培养[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39-41.
被引量:7
3
王秋香.
农村集镇文化与“留守儿童”社会化[J]
.湖湘论坛,2007,20(4):61-62.
被引量:3
4
叶爱香.
论高校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关怀[J]
.河北科技图苑,2007,20(3):15-16.
被引量:16
5
吴桂彬,龚剑.
文化传递缺失与留守儿童行为失范[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5):15-16.
被引量:7
6
罗建生,吴晓蓉.
农村留守儿童文化适应研究[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10(6):25-27.
被引量:2
7
杨文东.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图书馆的文化关怀[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4):99-102.
被引量:30
8
傅斌.
依托文化共享工程 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思考[J]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40(2):72-74.
被引量:8
9
廖幸鸿.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留守儿童的视角[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1(4):6-6.
被引量:1
10
江立华.
乡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J]
.江海学刊,2011(4):108-114.
被引量:86
引证文献
1
1
李露芳,何义珠.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文化问题研究的文献分析与评述(1993—2015)[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2):14-1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周晓萍.
关注留守儿童生存状况 深化校园德育工作落实[J]
.考试周刊,2018,0(8):182-182.
2
彭茜.
论幼儿的文化认同及促进策略[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8,0(1):26-30.
被引量:9
3
张蕾.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分析[J]
.才智,2018(23):91-92.
4
胡霄.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留守儿童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9,0(3):79-84.
被引量:10
5
付思涵.
“电子救生圈”:留守儿童智能手机依赖的媒介批评转向[J]
.少年儿童研究,2023(6):4-14.
1
唐祺.
三喻文化与师道尊严[J]
.教育世界,2001(1):82-84.
2
前喻文化[J]
.东西南北,2017,0(7):6-6.
3
钟利.
试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前喻文化型体育教师[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26-27.
被引量:3
4
付进.
三喻文化与教学[J]
.文教资料,2007(33):77-79.
被引量:6
5
李卓薇.
后喻文化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教师角色转换[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8(30):9-9.
6
罗燕,林文钊.
从文化传递角度看“三喻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J]
.文教资料,2006(12):59-60.
被引量:6
7
刘永.
用“三种文化”构建班级文化[J]
.基础教育研究,2012(2):59-59.
8
吴建琴.
还讨论以真面目[J]
.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09(8):36-37.
9
陈力.
前喻型教师文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9):8-10.
被引量:12
10
柳茜.
素质教育实施现状的反思[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z1):183-184.
天中学刊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