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淮海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市组成,包括江苏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的枣庄、济宁、泰安、莱芜、日照、临沂、菏泽;河南的开封、商丘、周口;安徽的蚌埠、淮北、宿州、阜阳、亳州等地级市。成员市所辖合计95个县(市)、53个区,总面积17.9万平方公里,人口1.23亿,约占全国面积的1.85%和总人口的9.5%。
作者
叶荣强
机构地区
徐州市档案局
出处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7-39,共3页
Archives & Construction
关键词
淮海经济区
接壤地区
总人口
连云港
地级市
面积
开封
商丘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9
1
吉富星,樊轶侠.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财政制度安排及优化路径[J]
.经济纵横,2021(12):83-89.
被引量:17
2
李化玲.
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特殊意义和路径对策研究[J]
.淮海文汇,2019,0(6):4-8.
被引量:1
3
孟庆民.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J]
.开发研究,2001(2):47-49.
被引量:69
4
朱传耿,王振波,于涛方.
省际边缘区的就业空间结构模式及动力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3):99-106.
被引量:8
5
宋慧林,韦力.
我国旅游业经济效应评价研究综述[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2(4):38-41.
被引量:4
6
孙姗姗,朱传耿,李志江.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演变[J]
.经济地理,2009,29(4):572-576.
被引量:14
7
孙姗姗,朱传耿,李志江.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
.地理学报,2009,64(8):924-934.
被引量:67
8
张春晖,张红,白凯,刘丽.
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和灰色关联分析的陕西入境旅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J]
.旅游论坛,2010,3(1):59-64.
被引量:21
9
方叶林,黄震方,王坤,涂玮.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J]
.经济地理,2012,32(8):149-154.
被引量:105
10
张娜,佟连军.
基于面板数据的黑龙江省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研究[J]
.经济地理,2013,33(2):172-178.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3
1
赵桃桃,史春云,方星,王苗.
淮海经济区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分析[J]
.旅游论坛,2019,12(3):60-67.
被引量:2
2
朱传耿,刘波.
省际边界区域合作的“淮海模式”[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2):1-5.
被引量:3
3
孙姗姗,李志江,朱传耿.
淮海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23,40(24):37-4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董艳菲,赵玉宗,肖建红,金玉实.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旅游论坛,2020,13(3):103-113.
被引量:3
2
汪秀琼,列永莲,许悦,吴小节.
会展业发展状况的空间相关性与影响因素——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
.旅游论坛,2021,14(1):75-86.
被引量:3
3
王友云,向芳青.
省际边界地带区域合作的人文约束因素分析——以湘黔两省共建铜仁·凤凰机场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84-92.
4
李孟贤.
淮海经济区产业分工的格局演变与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22,22(1):49-53.
5
韩勇,娄昕欣,高军波,邹鹏.
局部邻近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演化研究--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41(6):7-13.
1
陈国阶.
渝鄂湘黔接壤贫困山区的脱贫与开发[J]
.国土经济,1998(6):11-13.
被引量:2
2
陈烨.
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与发展特色产业研究[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1):39-41.
3
陈烨,王开才.
产业集群是武陵地区工业化的有效途径[J]
.市场论坛,2009(3):55-57.
4
陈烨,杨秀奎.
论武陵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J]
.市场论坛,2008(6):25-27.
被引量:2
5
章治文.
近靠四市 远联江海 振兴襄樊经济[J]
.学习与实践,1985(9):27-28.
6
陈烨,樊友国.
武陵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J]
.市场论坛,2009(1):23-24.
7
刘必成,盛宝康.
淮海经济区区域发展思路[J]
.大陆桥视野,2008(8):45-46.
8
朱读稳.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推进安庆追赶跨越[J]
.江淮,2010(2):17-17.
9
安树伟.
晋陕蒙接壤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陕西省神木县为例[J]
.国土开发与整治,2002,12(1):19-25.
被引量:2
10
叶嘉安.
1997年回归与港深管理线[J]
.地理学报,1997,52(3):207-219.
被引量:3
档案与建设
2012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