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9,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8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832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160页.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7页.
-
4.《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778页.
-
5.《斯大林文选》上[M].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02、198页.
-
6转引自《邓小平著作学习大辞典》,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430页.
-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
8[美]保罗·S·麦耶斯 蒋惠工译.《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M].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
共引文献4346
-
1肖海鹰,张颢.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较研究[J].时代文学,2008(10):195-196.
-
2荣长海.邓小平的风险意识及其现实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4(4):60-63.
-
3吴克峰.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历程[J].天津社会科学,2004(4):64-66. 被引量:2
-
4唐莉.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中国化进程探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4(4):67-69.
-
5陈尤文.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J].社会科学,2004(7):50-57. 被引量:1
-
6刘炳瑛,刘汉宝.资本运营的规律性[J].理论前沿,2004(13):21-22.
-
7薛德震.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J].理论前沿,2004(13):23-25. 被引量:2
-
8刘世佳.邓小平:生产力理论发展的伟大创新者[J].理论前沿,2004(14):18-20.
-
9俞永耀.邓小平言行思想探析[J].理论前沿,2004(14):20-21.
-
10蒋先进.邓小平关于法律与制度权威的思想及深远意义[J].理论前沿,2004(14):23-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5
-
1邵强,李友俊,王立敏.国有企业经营者市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J].管理科学,1999,15(3):46-48. 被引量:3
-
2[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
-
3李涛.建设青岛市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J].展望论坛,2001,(2):15-18.
-
4姜成洲.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本质及特征[J].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20(6):19-21. 被引量:3
-
5田雨,郑如霞,杨燚.对国有企业实施股票期权制的理论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6(3):27-31. 被引量:1
-
1郑小平.知识的形态与按知分配[J].工厂管理,2001(1):23-24. 被引量:2
-
2冯宣富.知识资源及按知分配[J].国防科技工业,1999(9):36-37.
-
3庞跃辉.关于按“知”分配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00(6):54-55.
-
4按“知”分配与传统分配模式的本质区别[J].新长征,2000(7).
-
5龚鹰.论知识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J].经济师,2002(6):42-43.
-
6张广科,黄瑞芹.按知分配等于按劳分配吗?[J].经济学家,2001(5):4-7.
-
7马燕君.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按知分配[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B08):25-26.
-
8张晓玲,陈光政.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战略通道的若干思考[J].福建经济,2002(11):22-23. 被引量:1
-
9姚永红,肖新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以浏阳为例[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5(18):44-44.
-
10汤成娟.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辩证关系与发展方向[J].文学教育,2016(14):170-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