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议北朝佛教刻经的产生原因
被引量:
1
Causes of the Appearance of Carved Buddhist Scriptures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佛教文化的传播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佛教刻经就是其中一种非常典型、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传播形式,这种形式把佛教经典教义同中国的刻石文化结合在一起,加以中国书法的独特的审美效果,使得佛教刻经在中国书法史、中国佛教文化史上都有特殊的意义。
作者
段为民
机构地区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出处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3-64,共2页
Northern Art: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
关键词
佛教文化
南北朝时期
刻经
中国书法史
原因
传播形式
社会生活
后世影响
分类号
K23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马忠理.《邺都近邑北齐佛教刻经初探》,载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编.《北朝摩崖刻经研究》,齐鲁书社,1991年,第171页.
2
桐谷征一.《泰山,铁山刻经同出北周论》,载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河北省邯郸市文物局编.《北朝摩崖刻经研究(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0页.
3
《魏书·释老志》,中华书局,1974年.
4
薄烈厅.
河南博爱青天河北魏摩崖造像及刻经[J]
.中国书法,2010(8):142-143.
被引量:1
5
李裕群.
邺城地区石窟与刻经[J]
.考古学报,1997(4):443-479.
被引量:37
6
马忠理,张沅,程跃峰,江汉卿.
涉县中皇山北齐佛教摩崖刻经调查[J]
.文物,1995(5):66-76.
被引量:15
7
《周书儒林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805页.
8
《周书·武帝纪》,中华书局,1971年,第83页.
9
《续高僧传》23《静蔼传》.
10
南响堂.《滏山石窟之碑》,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管所,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南响堂石窟发现窟檐遗迹及龛像》,《文物》1992年第5期.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刘慧达.
北魏石窟中的“三佛”[J]
.考古学报,1958(4):91-101.
被引量:29
2
刘东光.
响堂山石窟的凿建年代及分期[J]
.华夏考古,1994(2):97-108.
被引量:10
3
丁明夷.
北朝佛教史的重要补正——析安阳三处石窟的造像题材[J]
.文物,1988(4):15-20.
被引量:18
4
张惠明.
响堂山和驼山石窟造像风格的过渡特征[J]
.敦煌研究,1989(2):35-50.
被引量:4
5
李文生.
响堂山石窟造像的特征[J]
.中原文物,1984(1):30-34.
被引量:5
6
张增午.
林县(山共)谷千佛洞造像调查记[J]
.中原文物,1983(4):19-21.
被引量:3
7
刘建华.
河北曲阳八会寺隋代刻经龛[J]
.文物,1995(5):77-86.
被引量:9
8
赵立春,卢合亭.
响堂山石窟刻经及其书法艺术[J]
.文物春秋,1992(1):38-43.
被引量:4
9
(宋)赵明诚撰金文明校证金石录校证[M].
10
河北省文物局古建调查组.
涉县古建筑调查记略[J]
.文物春秋,1989(Z1):109-11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7
1
邓星亮.
中国佛教石窟刻经之形成[J]
.云冈研究,2021(2):40-51.
2
刘婷.
邺城研究述评[J]
.西部考古,2019(2).
3
張强,魏離雅.
“清”何以變“凊”——北朝僧安道壹书刻研究之一[J]
.书法研究,2020,0(1):48-60.
被引量:7
4
李裕群.
中国石窟寺考古五十年[J]
.考古,1999(9):90-96.
被引量:8
5
刘莲香.
《睿宗大圣真观施食台记》石幢考[J]
.华夏考古,2000(1):75-79.
被引量:2
6
刘建军.
云冈《太和七年造像题记》辨正[J]
.文物世界,2002(4):36-37.
被引量:2
7
乔登云.
邯郸考古世纪回眸与前瞻[J]
.文物春秋,2004(6):1-15.
被引量:2
8
黄辉.
北朝时期写经与刻经书体特征的比较[J]
.书法赏评,2011(1):44-48.
9
李静杰.
佛钵信仰与传法思想及其图像[J]
.敦煌研究,2011(2):41-52.
被引量:12
10
河北省考古工作50年回顾[J]
.文物春秋,1999(5):15-3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李裕群.
邺城地区石窟与刻经[J]
.考古学报,1997(4):443-479.
被引量:37
2
李良,邓之金.
安岳卧佛院窟群总目[J]
.四川文物,1997(4):38-38.
被引量:7
3
傅成金.
安岳石刻造像的数量与始造年代[J]
.四川文物,1991(2):46-48.
被引量:3
4
胡文和.
四川安岳卧佛沟唐代石刻造像和佛经[J]
.文博,1992(2):3-11.
被引量:3
5
黄炳章.
房山石经静琬刻成《涅槃经》题记残石考[J]
.法音,1990,0(9):28-30.
被引量:3
6
田福月.
石经山发现唐武德八年静琬题记残碑[J]
.法音,1990,0(2):35-36.
被引量:3
7
刘学文.
新发现的四川安岳卧佛初探[J]
.法音,1983(4):41-4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陈晶鑫.
试论安岳石窟刻经的发端[J]
.四川文物,2020(6):96-10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飞.
川渝地区石窟及摩崖造像调查研究综述(2011—2020年)[J]
.四川文物,2021(5):83-103.
被引量:2
1
张小锋.
康有为的书画理论成就[J]
.文史知识,2009(10):155-159.
2
徐伟清.
米芾书法艺术及其美学思想浅议[J]
.美术界,2008(8):72-72.
3
史野.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问题的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03(1):225-233.
被引量:4
4
单麦琴,李河水.
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J]
.晋东南师专学报,1996(1):46-49.
5
张俊涛.
对中国当代不良文化的哲学批判[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B):209-209.
6
兰浩.
“唐书不如晋书"论[J]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14(1):43-44.
7
沈从文.
谁的生命可以不受时间限制[J]
.才智(智慧版),2015,0(8):30-30.
8
杨喆.
中国佛协新任会长:将佛教教义同现代文明相结合[J]
.法音,2015(5):65-65.
9
李皓,何江.
公益广告中的伦理道德传承[J]
.记者摇篮,2009(12):51-51.
10
陈濯.
怎样看待“个人自由”[J]
.科学社会主义,1990(3):9-12.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