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中和思想与现代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
1
Reflections on the Idea of Harmonization and Modern Desig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和”二字的辞学、文献学内涵源远流长,中和作为一种审美特征,既有量的折中、平衡,又有质的交汇、融合。作为传统文化,“中和精神”就是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一个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中和”这一思想贯彻在各个方面,在文艺领域即中和之美。
作者
吴婧
祁素萍
机构地区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7-78,共2页
Northern Art: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
关键词
现代设计
中和思想
审美特征
传统文化
“中和”
中和之美
“中”
文献学
分类号
J509.2 [艺术—艺术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1
1
王冬.
古代“中和”观及其现实意义[J]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10-14.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杨涯人.
先秦中庸源流考[J]
.中国哲学史,1998(4):54-60.
被引量:2
2
张文.
“和”──儒学的最高境界[J]
.中国哲学史,1997(4):8-12.
被引量:28
3
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
13
1
杨明,吴翠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南京社会科学,2006(2):21-25.
被引量:17
2
戴劲.
论孔子中庸之道[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2):28-30.
被引量:2
3
唐海燕.
儒家“和”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价值[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1):79-82.
4
唐海燕.
儒家“和”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3):120-123.
被引量:10
5
徐宝锋.
《礼记》诗学问题研究的现状和不足[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1-4.
被引量:1
6
胡光志,王福波.
论经济法理念与儒家精神的耦合[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72-78.
被引量:5
7
李凌.
论儒、道思想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体现[J]
.包装工程,2011,32(8):79-81.
被引量:6
8
王冬,李军松.
“和“”创”范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7):12-16.
9
刘金平.
儒家“中和”思想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及局限性[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6):39-43.
被引量:4
10
薛武更.
“中和”理论与中医关系之概述[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7):1-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
1
曹炫洁.
论“中和”的艺术审美蕴涵[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9):142-143.
被引量:4
2
陈彬雨,王茜.
不同服装场合中首饰表面肌理分析[J]
.设计,2014,27(5):187-188.
被引量:3
3
张银银.
产品设计的意境美感[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07(4X):116-118.
被引量:2
4
许留军.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新中式家具设计的启示[J]
.现代装饰(理论),2013,0(11):83-8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刘琪.
新中式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应用[J]
.设计,2015,28(3):100-101.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庄向阳,张云波.
新中式:风格,理念,抑或主义?——关于新中式的文献综述[J]
.南方论刊,2016(3):82-85.
被引量:11
2
郝银忠.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区域性商业设计研究[J]
.设计,2016,29(7):84-85.
被引量:3
3
王增,陈清霞.
传统“龙凤蝠”纹样融入现代首饰设计的方法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29):120-120.
4
段思萌,张敏言.
“文化的就是世界的”——秦汉文化对现代首饰设计的启发[J]
.科技视界,2017(8):140-140.
5
汪朝飞.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继承和应用[J]
.设计,2018,31(20):126-127.
被引量:13
6
高凌哲,韩永红.
基于传统文化的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19):58-58.
被引量:1
7
张思雨,朱华.
基于英山缠花艺术特征的再生设计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4):91-92.
被引量:1
8
姚亚秋,瞿菁.
浅探文化创意在首饰设计中的表达[J]
.美术教育研究,2019(2):40-41.
被引量:2
9
李胜男,戴鸿.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风”与“新中式”[J]
.工业设计,2019,0(2):120-121.
被引量:10
10
王茜.
基于广府文化的新中式首饰设计[J]
.设计,2019,32(15):25-27.
被引量:6
1
时越.
浅析道家的“中和”之道[J]
.青年时代,2016,0(16):12-12.
2
何凤箫.
传统文化中和思想教育漫谈[J]
.文学教育,2012(3):118-118.
3
郝亚飞,丁立磊,赵峻青.
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与全球伦理[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7):45-48.
4
余晓栋.
论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及其价值体现[J]
.职业,2009,0(4Z):119-119.
5
施江斌.
关于“中和之美”的断想[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125-125.
6
孙彦德.
设计中“和”之美对产品体验的影响[J]
.决策与信息,2015(20):75-75.
7
张小焕.
传统“和”文化构造中国“软实力”[J]
.西部广播电视,2013,34(8):35-35.
被引量:1
8
赵晓明.
太极拳的“中和”美[J]
.淄博师专学报,2006(2):79-80.
9
段益民.
从中菜的命名看汉民族文化的中和之美[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7-10.
被引量:6
10
傅琳凯,关晓丽.
传统中和思想的软实力意蕴[J]
.社会科学战线,2010(2):253-256.
被引量:2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