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源远流长的隐逸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隐逸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灿烂的隐逸文化对中国从古到今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今具有隐逸倾向的作品贯穿着山水田园情怀和隐逸情怀,渗透着隐逸人格精神,在对意境的营造中体现出了隐逸文化一脉在中国文学中的传承与绵延。
作者 许海丽
机构地区 齐鲁师范学院
出处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7-109,共3页 Journal of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现代隐逸文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751093) 齐鲁师范学院院级课题<现代"隐逸派"初探>(课题代号:2011W1418)的研究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唐弢.四十年代中期的上海文学[J].文学评论,1982(3):102-111. 被引量:35
  • 2钱钟书.管锥编(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3丰子恺.丰子恺文集(第六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 4钱钟书.诗可以怨.七缀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 5郁达夫.文艺赏鉴上之偏爱价值.郁达夫全集(第五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 6郑朝宗.《管锥编》作者的自白[N].人民日报,1987-03-16.
  • 7卞之琳.《冯文炳[废名]选集》序[J]新文学史料,1984(02).
  • 8钱理群主讲对话与漫游[M].
  • 9许海丽.中国现代隐逸文学体系初建[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11):113-115. 被引量:8
  • 10万俊人.道德谱系与知识镜像[J].读书,2004(4):97-106.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28

同被引文献10

  • 1罗成琰.现代中国作家与传统文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23(6):67-73. 被引量:5
  • 2王同亿.语言大典[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1399.
  • 3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上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 4张志公,傅爱兰主编.新编学生辞海(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
  • 5[美]马尔库塞著,李小兵译.审美之维:马尔库塞美学论著集[M].北京:三联书店,1989.
  • 6余英时.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 7温儒敏_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 8俞平伯.读《毁灭》.俞平伯散文(下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 9许海丽.中国现代隐逸文学体系初建[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11):113-115. 被引量:8
  • 10许海丽,宋益乔.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隐逸派”[J].山东社会科学,2012(8):51-5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