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时代中的人的科学和人文素质的整合
被引量:3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4期54-56,共3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2
-
1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5.
-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34.
-
3陆俊.理想的界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
4丹尼尔.科学史[M].商务印书馆,1995.1,5,29,13,20—21.
-
5萧昆焘.科学认识史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29-30,222,234,242,401.
-
6马恩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1.
-
7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20(4):1-6. 被引量:313
-
8文辅相.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及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2):5-11. 被引量:108
-
9文辅相.文化素质教育应确立全人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1):27-30. 被引量:119
-
10彭泽平.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失衡的决策根源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2):46-49.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29
-
1杨淑萍,马玉香,奚秀梅.生态学视角下大学生环保教育课堂教学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 被引量:3
-
2贾岩.技术理性的演进与人主体身份的寻获[J].社会科学辑刊,2005(6):32-35. 被引量:3
-
3李建军,盛洁拨.高等教育生态预警系统模型分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7(4):98-100. 被引量:1
-
4蔡宏秋.对环境教育基本问题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109-110.
-
5胡祖吉.生态学视野中的和谐校园建设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64-65. 被引量:2
-
6乔浩风,潘岚.从教育生态平衡的视角看高等教育机会均等[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4. 被引量:3
-
7王章豹,唐书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3):55-57. 被引量:4
-
8冉新义.论学校信息生态环境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11):110-114. 被引量:4
-
9贺祖斌.论高等教育系统与环境的生态平衡[J].大学(研究),2007(5):5-9. 被引量:6
-
10孟亚茹.高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大学生ICT素养和影响因素[J].外语电化教学,2009(6):30-34. 被引量:24
-
1胡天民.从科学技术时代到技术科学时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学[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9,2(2):18-23.
-
2科学、科学研究[J].全国新书目,2002,0(6):61-61.
-
3邓伟志.科学与迷信并非一定此消彼长[J].社会观察,2006(4):49-49.
-
4丁莉.浅谈外文科技文献的管理及利用[J].现代情报,1989,10(6):15-17.
-
5某些党员干部身上滋生蔓延封建迷信的原因分析[J].上海工业政工研究,2002(2):7-7.
-
6韩跃红,李浙昆.科学素质的层次结构及其与邪教易感性的关系[J].中国科技论坛,2004(1):131-134. 被引量:2
-
7冯昭奎.管理:进入高技术时代的金钥匙[J].未来与发展,1998,19(1):8-12. 被引量:1
-
8张受地.世纪之交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2(3):8-11. 被引量:1
-
9卢旺林,李光.慎言科学技术一体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160-162. 被引量:3
-
10李晓波.浅议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J].黑河学刊,2006(2):85-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