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学没有国界,它的发展有赖于国际交流,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却因朝鲜战争、冷战、中美对抗、中苏对抗、台湾问题、"文革"等外部和内部的原因,逐步缩小并一度基本断绝了与国际科学主流的联系,直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后,这种联系才开始重建,并于"文革"结束、国家领导人表现出强烈的"开放"、"改革"等主观愿望后,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的科学社团是如何重新融入国际主流、走向世界的?在研究这个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时,笔者发现,胡亚东先生是一位重要的历史当事人。
出处
《科学文化评论》
2012年第5期106-115,共10页
Science & Culture Review
基金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基金项目:中西科学社团的交流(1949-1982)--以中国生物化学(委员)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