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竞技体育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对我国公共外交发展的作用。主要结论:竞技体育是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资源,与外交关系密切;我国竞技体育软资源丰富。建议:加大竞技体育软资源开发力度,加快竞技体育主体多元化发展和实践手段转变,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软资源向软实力转变,提升我国公共外交能力。
作者
刘玉亮
张勤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8,共4页
Sports Culture Guide
关键词
体育管理
竞技体育
体育外交
分类号
G812.0 [文化科学—体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6
1
雷芳.
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综述[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84-87.
被引量:4
2
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09-07-21.
3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08-09-30(1).
4
国有经济跨越发展新视野[N].湖北日报,2012-03-26(15).
5
杨洁篪.
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J]
.求是,2011(4):43-46.
被引量:63
6
发挥举国体制优势 落实奥运争光计划——各省(区、市)备战2004年、2008年奥运会调研报告[J]
.少年体育训练,2003,0(3):3-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陈统奎.
推进公共外交,事不宜迟[J]
.南风窗,2010(23):23-25.
被引量:2
2
崔守军.
中国国际传播的逻辑困境与模式转换[J]
.国际展望,2010,2(6):28-37.
被引量:17
3
高飞.
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22(3):105-112.
被引量:74
4
唐小松.
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J]
.现代国际关系,2007(8):42-46.
被引量:25
5
赵启正.与全球对话--对公共外交的再认识[N].人民政协报,2010-12-13(3).
6
杨洁篪.中国公共外交旨在展示真实中国消除外界偏见[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trllews.com/gn/2011/02-16/2846749.shtml,2011-03-15.
7
周庆安.公共外交研究的四个理论维度[EB/OL].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intemational/zhuanti/2010-06/02/content_20171062.htm.2010-06-02.
8
张茗.中国话语权:挑战与应对[A].国际热点与中国外交应对[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9
韩方明.切实把我国的公共外交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成果[EB/OL].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intemational/zhuanti/2010-05/25/content-20113935-2.htm,2010-05-25.
10
王宪鹏.新形势下中国公共外交的四大策略[EB/OL].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6/02/content-20169594.htm,2010-06-02.
共引文献
72
1
李宁.
浅析韩国“纪念外交”及对中国的启示[J]
.韩国研究论丛,2019(2):3-16.
2
吴勇毅.
孔子学院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公共外交价值[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4):100-105.
被引量:26
3
鲁世巍.
公共外交中的国家角色——“以人为本”下的民智与包容[J]
.学术前沿,2013(1):37-41.
4
李敏.
文化外交与地方对外文化交流[J]
.理论学刊,2010(2):114-117.
被引量:8
5
史爱萍.
无锡市业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探讨[J]
.科教文汇,2010(21):155-156.
6
阚道远.
试论中国人本外交的新发展——利比亚撤侨的实践与启示[J]
.学术探索,2011(3):42-46.
被引量:10
7
蒋昌建.
波动中的软实力与新公共外交[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8):55-60.
被引量:3
8
莫盛凯,夏安凌.
跨国公司的公共外交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
.江汉论坛,2011(9):18-21.
被引量:8
9
张万坤,钟佩雯.
美国外交政策信心指数研究及其启示[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6):71-76.
10
蒲俜.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组织变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
.教学与研究,2012(1):47-5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9
1
韩召颖.
美国公众外交与美国对外政策[J]
.太平洋学报,2001,9(4):28-38.
被引量:5
2
凌平,南音.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中国的和平崛起[J]
.体育与科学,2006,27(1):10-12.
被引量:6
3
郑贵兰.
2008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
.理论观察,2006(2):13-14.
被引量:11
4
朱迪斯·戈尔茨坦,罗伯特·O·基欧汉.观念与外交政策:信念、制度与政治变迁[M].刘东国,于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11.
5
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当中国改变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6
曾伟,谭洁羽.解读:习近平"点穴式"外交有何特点[EB/OL].[2014.8.26].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
7
Linda Jakobson ,Dean Knox, "New Foreign Policy Actors in China " ,Policy Paper26,Stockholm: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2010.
8
吴学文.外交之圣周恩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读“乒乓外交”史料的感受[J].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4):40-52.
9
俞正棵,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73-274.
10
任海军,吴黎明."贺喜"索契冬奥,公共外交新创举[EB/OL].[2016-02-201.http:/news.xinhuanet.corn/world/2014-02/07/c_119234505.htm.
引证文献
4
1
王洪飞.
我国体育外交的特点及策略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5(12):1-5.
被引量:6
2
尹晓亮,刘连发.
我国体育外交演进的历史逻辑与观念变革[J]
.体育与科学,2016,37(4):53-58.
被引量:10
3
王春燕,肖焕禹.
新公共外交时代我国体育外交的挑战与应对之策[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6):52-59.
被引量:20
4
黄正.
新时期中国体育外交政策探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1):6-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尹晓亮,刘连发.
我国体育外交演进的历史逻辑与观念变革[J]
.体育与科学,2016,37(4):53-58.
被引量:10
2
虎秋雨,郭潇蔚.
乒乓球双打跨国组合相关问题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5):440-443.
被引量:3
3
孟国正,王明震.
中国网球研究主题20年演进脉络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7(7):29-33.
被引量:7
4
刘乃宝,焦英奇,何满龙,张羽佳.
新时代体育外交的理念、行为主体与战略诉求[J]
.体育与科学,2018,39(3):23-29.
被引量:6
5
宋俊敏,孙永明.
北京冬奥会面临的公共外交挑战及价值实现[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8,32(5):53-59.
被引量:8
6
苏炎.
国际传播视野下足球对外交流传播策略研究[J]
.传媒论坛,2019,2(14):174-175.
7
王胜利.
十余年来中国国内关于“体育外交”的研究[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2(4):45-48.
被引量:2
8
蒋菠,陈秋屹,周楠锋.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国际外交战略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3):17-21.
被引量:17
9
刘雅洁.
探析体育外交的作用及发展[J]
.运动,2018(23):151-152.
被引量:1
10
叶海波,张莹,安婧.
我国冰雪体育外交的历史回眸与发展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2019(9):13-19.
被引量:5
1
林鸿.
论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改革[J]
.考试周刊,2011(83):23-24.
2
杨正本.
试论体育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四川体育科学,1999,18(3):1-4.
3
鲍志刚.
让队列队形重返体育课堂[J]
.金色年华(下),2011(12):12-12.
4
赵俊萍.
教练视角下提高高考体育生文化课成绩的有效策略[J]
.体育师友,2010,33(1):64-65.
被引量:1
5
丹尼斯.奥斯瓦尔德.
萨马兰奇的五环[J]
.世界知识,2003(15):54-55.
6
翟晓英.
民族传统体育对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54-156.
被引量:2
7
季传武.
顾拜旦的外交能力[J]
.体育文化导刊,2014(10):32-35.
被引量:2
8
潘海英,家三爱,陈俊萌.
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外交新特征与挑战[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23):148-148.
9
朱江.
论后奥运时期民族传统体育与普通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融合[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146-147.
被引量:1
10
秦华,王军.
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6):81-82.
被引量:10
体育文化导刊
201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