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2000年第9期63-66,共4页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507
-
1冯丽霞,张琪.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2):66-69. 被引量:14
-
2庞资胜,孙强.教育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S1):82-84. 被引量:6
-
3袁锋,陈晓剑,严志勇.高科技企业智力资本的定性评估[J].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471-474. 被引量:2
-
4张炳发.试论知识资本的概念和特征[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5):71-73. 被引量:5
-
5王建民.论管理的资本属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24-26. 被引量:1
-
6夏锋,张宏亮,夏宁.余值法对企业智力资本价值衡量[J].社科纵横,2004,19(3):39-40. 被引量:4
-
7董秋云.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发展探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270-272. 被引量:7
-
8纪建悦,刘红,吕帅.基于二分法的企业智力资本评估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S1):172-176. 被引量:5
-
9严若森.论企业知识资本的构成、特征与运筹[J].甘肃理论学刊,1999(3):20-22. 被引量:8
-
10孟雷.三种企业竞争优势观的整合研究[J].管理评论,2004,16(7):43-4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63
-
1盖娜,纪建悦,吉晓莉.基于智力资本的创业投资企业的价值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568-571.
-
2郁培丽,李明玉.企业知识系统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644-647.
-
3徐颖,张少杰.知识型企业知识资本及评价系统模式[J].工业技术经济,2004,23(4):84-85. 被引量:9
-
4张炳发,万威武.企业知识资本报告设计[J].工业技术经济,2004,23(6):135-137. 被引量:3
-
5徐祖铭,崔建英,张鹭鹭,张罗漫,徐蕾,施鹏,王苏励,徐芳,宋悠悠.医院知识资本运营评价定量模型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152-155. 被引量:1
-
6余竹生,王晓波,李绩才.企业知识资本评估新方法探析——标杆瞄准评估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6):101-103. 被引量:5
-
7赵静杰,张少杰.知识资本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情报科学,2005,23(9):1314-1320. 被引量:12
-
8郁培丽,李明玉.技术知识匹配分析在企业技术引进项目选择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1):88-91. 被引量:7
-
9陈亮,肖英.企业知识资本的计量研究[J].情报科学,2006,24(1):112-118.
-
10张恒昌.企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会计管理[J].陕西煤炭,2005,24(4):49-50.
二级引证文献382
-
1任杰,董佳歆,姜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小米手机网络营销绩效评价[J].中国软科学,2021(S01):297-304. 被引量:6
-
2王亚军,舒涛,白翱,魏永静,周尧,张亮,金博,康仁科.大型科研院所知识管理能力调查与研究[J].知识管理论坛,2023(6):514-525. 被引量:1
-
3刘承水.试论企业竞争战略之核心竞争力[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4):77-84.
-
4黄英.人口流动与经济资源配置的互动关系[J].山东社会科学,2004(7):118-121.
-
5廖明智.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家能力的关系[J].文教资料,2007(4):155-156.
-
6许秀梅,李圣强.创业期企业激励方案探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1):119-121. 被引量:2
-
7陈军华,杨博文.知本视角下的企业评价方法创新[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4):218-219.
-
8樊鑫,尚春硕,苏巧.煤炭类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与业绩关系实证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4):46-50. 被引量:1
-
9张治河,周国华,冯永琴,张传波.“武汉·中国光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S1):12-18. 被引量:5
-
10林芳,陈文相.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9(6):15-16.
-
1冯玉广.山区县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J].山地学报,2000,18(4):329-335. 被引量:12
-
2赵永峰,郑慧.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关系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6,38(2):59-64. 被引量:1
-
3李新,刘朝明.中国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08(15):112-113. 被引量:2
-
4李湛,金煜纯.信息经济效益的一种定量评价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29(4):130-135. 被引量:1
-
5黄友均,许建,黎泽伦.安徽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初步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6):736-738. 被引量:21
-
6王樱桃.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27(12):141-144. 被引量:6
-
7汪和平,钱省三,胡建兵.我国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结果定量评价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5,23(B12):110-112. 被引量:4
-
8张翔.兰州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6):105-111. 被引量:4
-
9赵立新,王石安,赖元峰.教学质量评估的定量比较评价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35(1):12-17. 被引量:25
-
10宋帅官.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定量评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2012(7):5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