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常用生态足迹改进法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自从1999年引入中国以来,成为了国内研究者分析和评价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随着运用的扩大和研究的深入,该方法存在的缺陷日益现象,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国内出现了很多有关传统生态足迹改进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仅就我国比较常用的五种生态足迹改进法进行简单介绍和评述。
作者
杨羽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出处
《中国电子商务》
2012年第20期80-81,共2页
E-commerce in China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时间序列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投入产出法
能值分析法
区域公顷法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0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曹淑艳,谢高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
.生态学报,2007,27(4):1499-1507.
被引量:74
2
魏胜文,陈先江,张岩,于应文,牛俊义.
能值方法与存在问题分析[J]
.草业学报,2011,20(2):270-277.
被引量:19
3
姚猛,韦保仁.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资源与产业,2008,10(3):70-74.
被引量:8
4
杨开忠,杨咏,陈洁.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6):630-636.
被引量:644
5
曹淑艳,谢高地.
表达生态承载力的生态足迹模型演变[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365-1372.
被引量:36
6
檀满枝,陈杰,田晓四,张学雷.
南京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均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6):754-759.
被引量:19
7
张芳怡,濮励杰,张健.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及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4):653-660.
被引量:157
二级参考文献
123
1
崔丽娟,赵欣胜.
鄱阳湖湿地生态能值分析研究[J]
.生态学报,2004,24(7):1480-1485.
被引量:85
2
尹璇,倪晋仁,毛小苓.
生态足迹研究述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45-52.
被引量:58
3
熊德国,鲜学福,姜永东.
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J]
.地理科学进展,2003,22(6):618-626.
被引量:190
4
章锦河,张捷.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
.地理学报,2004,59(5):763-771.
被引量:300
5
刘宇辉,彭希哲.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
.生态学报,2004,24(10):2257-2262.
被引量:223
6
付晓,吴钢,刘阳.
生态学研究中的分析与能值分析理论[J]
.生态学报,2004,24(11):2621-2626.
被引量:33
7
龙爱华,张志强,苏志勇.
生态足迹评介及国际研究前沿[J]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6):971-981.
被引量:133
8
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郑度.
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J]
.资源科学,2001,23(6):20-23.
被引量:158
9
梁勇,成升魁,闵庆文.
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在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28(6):821-824.
被引量:28
10
殷俊明,王迎涛.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测度研究述评[J]
.科学管理研究,2005,23(1):5-8.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904
1
王业宁,李雅,梁少民,张小磊.
河南省多尺度均衡与产量因子的生态足迹评估[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S02):383-390.
被引量:2
2
李中锋,高婕,钟毅.
西藏草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4):9-19.
被引量:6
3
巩芳,庞雪倩.
基于拓展能值模型的草原生态补奖资金分配标准重构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2):102-108.
被引量:2
4
王宏.
基于生态足迹节约型社会建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江苏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07(22):81-83.
被引量:3
5
曹敏,卞正富,沈泉飞.
土地利用持续性的生态足迹评价法[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64-67.
被引量:3
6
张衍广,李茂玲.
基于EMD的中国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动力学预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13-17.
被引量:13
7
胡鸿兴,何伟,沈虹,王钰.
湖北“两圈”区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与预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4):351-357.
被引量:8
8
戴晓伟.
生态足迹在小型城市的运用——以高邮市为例[J]
.考试周刊,2007(5):118-120.
9
高春,严宝文.
城市生态防洪标准的确定方法探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9):173-177.
被引量:1
10
黎瑞波,蒋菊生.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及其研究现状[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10(2):12-15.
被引量:23
1
曹秀芹,张楠,吕小凡.
基于能值分析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可持续性评价[J]
.环境工程学报,2015,9(11):5447-5454.
被引量:3
2
王洪海,李玉信,陆素娟.
浅析“等标污染负荷法”在评价重要环境因素中的应用[J]
.中国冶金,2003,13(9):33-36.
被引量:1
3
刘新华.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在城市废水排放量预测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监测,1990,6(4):26-28.
被引量:1
4
李玉霞,肖建红,陈绍金.
国内外生态足迹方法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879-2881.
被引量:3
5
游芳.
用改进法测定漳州沿海典型海水养殖区的挥发酚[J]
.干旱环境监测,2009,23(3):156-158.
6
卜尚华.
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城镇大气中TSP发展趋势的预测[J]
.黑龙江环境通报,1992(2):37-38.
7
朱剑平,蔡裕丰.
光度法测定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改进[J]
.污染防治技术,2013,26(3):61-62.
8
袁卫忠,黄桂荣,徐波,田乐君.
还原—偶氮光度法测定水中硝基苯类的改进[J]
.干旱环境监测,2014,28(1):45-48.
被引量:1
9
李海毅,汤洁,斯蔼.
能值分析法在松嫩平原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中的应用[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0):100-105.
被引量:2
10
徐立生,蔡裕丰.
原子吸收法测定降水中的钾、钠、钙、镁的改进[J]
.污染防治技术,2005,18(4):71-72.
被引量:6
中国电子商务
2012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