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政府信用风险及其治理机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世界范围内的政府信用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风险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政府信用风险源自政府组织、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以及政府绩效和官员个人形象等多个方面;政府信用风险形成的机理在于,在"强政府——弱社会"的治理模式中,政府的信用责任与信用能力不对等,强权力与弱监督的权力结构使政治系统的生态出现失衡,导致信用风险。对政府信用风险的治理必须从行政系统与作为行政系统主要外部环境的社会公众两个方面努力,并建立相应的信用风险的防范、责任、惩罚、监督等机制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作者 余超文
出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0,共4页 The Journal of Yunn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美]约瑟夫·斯蒂格里兹.政府经济学[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8..
  • 2[美]菲利克斯·A·尼格罗.公共行政学简明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203.
  • 3【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 4俞睿,李姝姝.治理与善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合作的基石[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0(5):66-68. 被引量:3
  • 5【美】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6何显明.信用政府的逻辑[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 7范柏乃,龙海波.我国地方政府失信形成机理与惩罚机制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0(3):164-173. 被引量:20
  • 8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 9王美文:《公务员责任意识教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2页.

二级参考文献20

  • 1戴长征.腐败与反腐败:变革之中的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J].中国行政管理,2004(9):46-49. 被引量:10
  • 2李晓玉.政府信用研究综述[J].学习月刊,2006(24):15-16. 被引量:5
  • 3官员信用敲响政务信用警钟[J].小康,2007(8):19-21. 被引量:11
  • 4K. Arrow, The Limits of Organization, NewYork: Norton, 1974.
  • 5[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翟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 6[比]普里戈金,[法]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 7.引论:治理与善治[A].俞可平.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8/4..
  • 8[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 9毛寿龙.《政府向人大报告举债是好的开始》.新华网,2004年3月1日.
  • 10俞可平.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南京社会科学,2001,(9).

共引文献4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