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低碳城市建设的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低碳城市建设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高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上提出了发展低碳城市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
曾辉
机构地区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现代商业》
2012年第29期287-287,共1页
Modern Business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7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付允,汪云林,李丁.
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52(2):5-10.
被引量:287
2
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谭丹.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38-42.
被引量:304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陈六君,王大辉,方福康.
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561-568.
被引量:41
2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被引量:580
3
李玉文,徐中民,王勇,焦文献.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7-14.
被引量:120
4
彭水军,包群.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
.财经问题研究,2006(8):3-17.
被引量:321
5
王中英,王礼茂.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5):88-91.
被引量:153
6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被引量:1048
7
汪刚,冯霄.
基于能量集成的CO_2减排量的确定[J]
.化工进展,2006,25(12):1467-1470.
被引量:63
8
杜婷婷,毛锋,罗锐.
中国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演化探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2):94-99.
被引量:152
9
苏瑾.
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J]
.世界环境,2007(4):32-34.
被引量:60
10
世界银行的CO2排放报告[EB/OL].http://i.cn.yahoo.com/billasx/blog/p-2/.
共引文献
579
1
张磊,李贺旋.
山东工业低碳转型进程、特征及对策——基于脱钩理论视角[J]
.山东宏观经济,2022(1):90-96.
2
董莹,许宝荣,华中,邹松兵,吕斌,陆志翔,毛鸿宁,李芳.
基于LMDI的甘肃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06-614.
被引量:22
3
韩汉君,张逸辰.
货币政策规则对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基于DSGE的政策模拟研究[J]
.金融发展,2023(1):15-29.
4
赵洪亮.
低碳城市规划初探[J]
.区域治理,2018,0(38):28-28.
5
郑少露,吴仁海,阮文刚.
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6):199-204.
被引量:22
6
郑少春.
发展低碳经济与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6):51-56.
被引量:2
7
陈铭泽.
Study on the Carbon Emission Facto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Divisia Decomposition Method[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12):7-10.
8
谢守红,丁卉.
江苏碳排放的演进特征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1):64-68.
被引量:1
9
冯雯洁,武戈.
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贸易的碳排放及环境效应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1):301-306.
被引量:3
10
吴振信,谢晓晶,王书平.
基于中国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碳排放和产值结构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2):31-36.
被引量:7
1
万馨远.
浅谈城市环境现状及低碳城市的创建[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29(7):127-127.
2
薛翔燕.
兰州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
.甘肃科技,2007,23(12):6-8.
被引量:2
3
徐胜,陈玮,何兴元.
城市森林与低碳城市[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54(3):14-17.
被引量:2
4
张兵,王正,朱超.
城市碳足迹定义与计算方法研究[J]
.山西建筑,2011,37(32):185-186.
被引量:5
5
李莹.
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中低碳城市发展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1):9-11.
6
彭莉.
从雾霾天气谈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J]
.能源与环境,2014(4):60-61.
被引量:8
7
苏州致力建设生态宜居的“低碳”城市[J]
.环境教育,2010(2):65-65.
被引量:2
8
周桂青.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J]
.黑龙江环境通报,1998,22(3):16-18.
9
王海鹰,杨茹.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20):303-303.
10
赖梅东,赵懿,刘欢.
英国建立低碳社会的成功经验对深圳的启示[J]
.中外企业家,2013(4):268-270.
现代商业
2012年 第2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