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用于环境监测的生物传感技术探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环境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实现现场在线监测与分析,已成为环境监测的重点研究课题。随着传感技术的日益成熟,传统的化验式数据收集方法已经逐渐转变成人工智能方法,提高数据收集效率与质量水平,而生物传感技术的运用,也有效简化了发现环境污染、监督环境问题的过程,将成为今后环境监测的重要方向。
作者
韩艳华
机构地区
天津市宝坻区环境保护局
出处
《科技与生活》
2012年第20期214-214,共1页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生物传感
技术
应用
分类号
X1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冯继光,王宝松.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及展望[J]
.科技信息,2008(18):32-32.
被引量:5
2
许钦军.
环境监测中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0(30):298-298.
被引量:3
3
金静.
微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J]
.价值工程,2010,29(22):94-95.
被引量:4
4
殷大根,杜勇,刘晓霞,罗锦.
生物传感器基于碳纳米管对环境监测的研究进展[J]
.材料开发与应用,2011,26(4):70-76.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80
1
胡军福.
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的电化学特性[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3):58-59.
被引量:3
2
张金丽,袁建军,郑天凌,席峰.
Microtox技术检测多环芳烃生物毒性的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68-71.
被引量:14
3
宫曼丽,任南琪,邢德峰.
DGGE/TGGE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J]
.微生物学报,2004,44(6):845-848.
被引量:92
4
陈金霞,郭淼,陈文菊,李昱,李婷,张孝彬,陈裕泉.
基于多壁纳米碳管的传感器对甲苯的气敏性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2005,18(1):39-42.
被引量:10
5
李宗义,邵强,郭伟云,李文强,姚朝阳.
用于环境监测的生物传感器[J]
.生物技术,2005,15(4):95-98.
被引量:16
6
肖亦,潘献晓,晋玉秀,蔡铎昌.
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土壤中的铜和镉[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121-124.
被引量:10
7
向伟,李将渊,王玉春,唐自龙.
MWNT-石墨糊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铅[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2):209-213.
被引量:7
8
方向生,郭淼,陈文菊,潘敏,陈裕泉,张孝彬.
碳纳米管及其修饰物对挥发性有机物气敏性的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2006,19(05B):2130-2134.
被引量:10
9
华小梅,单正军.
我国农药的生产,使用状况及其污染环境因子分析[J]
.环境科学进展,1996,4(2):33-45.
被引量:263
10
姜冉,狄晓威.
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方波伏安阳极溶出法测定痕量铅[J]
.冶金分析,2007,27(3):25-28.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1
1
付卫华.
解析用于环境监测的生物传感技术[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4):15-15.
2
任意.
园林生物要素与园林生物要素链[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2(3):20-23.
3
王启社.
环境监测中生物传感技术探讨[J]
.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2):1-1.
4
胡建伟.
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博览,2014(2):398-398.
5
程仁福.
用于环境监测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J]
.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0(1):30-30.
6
冯冲.
微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及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0(1):52-52.
被引量:4
7
徐筑君,徐颖超,常晓杰,刘畅.
以表面处理大肠杆菌为模型的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在毒性检测领域的应用[J]
.环境化学,2015,34(5):897-903.
被引量:3
8
雷冬梅,孙岩,赵闻迪,陈晓浪,李孝红,张志斌.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2015,43(10):1-3.
被引量:3
9
孙莹莹.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23):173-173.
被引量:3
10
任哲毅,白忠臣,陆安江,张正平.
一种缺陷阶梯型光学生物传感器的设计[J]
.压电与声光,2017,39(2):207-210.
同被引文献
5
1
张弛.浅谈环境监测中的生物传感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2
许钦军.
环境监测中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0(30):298-298.
被引量:3
3
庄峙厦,李伟,陈曦,孙大海,王小如.
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光纤化学/生物传感技术[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2):477-485.
被引量:3
4
庄峙厦,李伟,陈曦,孙大海,王小如.
光纤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海洋技术,2002,21(1):27-33.
被引量:9
5
郑怀礼,唐鸣放,龚迎昆,邓小军,吴邦华.
掺镧TiO_2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23(2):246-248.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2
1
李梅,尹明权.
关于环境监测的生物传感技术探究[J]
.大科技,2013(15):358-359.
2
王启社.
环境监测中生物传感技术探讨[J]
.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2):1-1.
1
黎洁珍,陈卓鹏.
浅议污水处理厂在线仪表的管理与维护[J]
.机电信息,2010(18):16-16.
被引量:2
2
张瑞霞,李莉,王宇.
环境监测工作中微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J]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4,33(8):66-67.
3
付正祥.
论中水回用及技术[J]
.河北环境保护,2005(5):47-49.
4
姜奕波.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谈谈数据收集方法[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0):111-112.
被引量:1
5
简龙荣.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J]
.未来英才,2016,0(17):276-276.
6
陈龙平.
岳阳林纸化苇车间改善黑液提取的生产实践[J]
.中华纸业,2013,34(12):54-56.
7
张新钰,辛宝东,王晓红,郭高轩,陆海燕,纪轶群,沈媛媛.
我国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J]
.地球与环境,2011,39(3):415-422.
被引量:113
8
孙超.
地表水质监测模型中的几种人工智能方法[J]
.水利水电,2007(1):45-52.
被引量:1
9
杨伟.
浅谈污水处理系统的电气控制措施[J]
.电子制作,2015,23(8Z):233-234.
被引量:9
10
曹伟.
关于“城镇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些问题探讨[J]
.城市规划,2001,25(11):79-80.
被引量:2
科技与生活
2012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