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干预研究的综述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综述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干预研究的发展趋势。方法从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干预研究的就医情况、干预研究目的的定位、干预研究方法的选择、干预研究服务方式的选择、干预研究采取的干预策略与技术问题5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干预的疗效评价,倾向于客观与主观指标的相结合是一种发展趋势,其包含的内容也均是值得考虑的项目。
作者
蒋宗顺
李凤举
杜金仁
龚志惠
刘柳英
卢红
王龙
机构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出处
《首都医药》
2012年第22期20-22,共3页
Capital Medicine
关键词
围绝经期妇女
保健
干预研究
分类号
R71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1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14
1
叶瑞珍.
家庭护理干预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8):86-87.
被引量:4
2
王玉环,张宏英(综述).
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知信行研究进展[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1604-1607.
被引量:4
3
张淑彩,赵超英,耿丽萍.
Roy适应模式与围绝经期妇女保健[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0):40-41.
被引量:3
4
吴小立,钟智勇,韩自力,王相兰.
三种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的比较[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32(1):76-80.
被引量:16
5
钟菁.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模式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492-494.
被引量:7
6
张淑平,张菱,任尚伟,张永水.
对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J]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8(5):594-594.
被引量:4
7
丁婷婷.
一贯煎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80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972-972.
被引量:10
8
傅淑平,张荣华,蔡宇,黄丰,徐立群.
从肾虚血瘀论治更年期综合征[J]
.陕西中医,2005,26(5):435-436.
被引量:27
9
孙明荣.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
被引量:3
10
David Moher,Kenneth F. Schulz,Douglas G. Altman,吴泰相(译),李静(译),刘关键(译),刘雪梅(译),蔡羽嘉(译),杜亮(译),李幼平(审校),秦莉(审校),张鸣明(审校).
CONSORT声明:提高平行随机试验报告质量的修订建议[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2):117-122.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91
1
卢先梅,张永利.
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措施[J]
.护理研究(下半月),2004,18(5):905-905.
被引量:4
2
刘婉娜.
391例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6):26-28.
被引量:11
3
黄开秀,张容.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指导[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1):71-71.
被引量:11
4
王萍,郭巧.
模糊数学在个体营养素摄入评价中的应用[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25(2):185-188.
被引量:9
5
操良玉.
骨活素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的影响[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94-94.
被引量:9
6
罗有年,吴海珊,张晋碚,李国荣,关念红.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5):391-392.
被引量:11
7
黎明,陈玉平.
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的调查[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5):552-553.
被引量:11
8
蒋晓璇,宋敏,宋静平.
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目的性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1):1021-1022.
被引量:1
9
朱炜.
骨质疏松症患者职业特征的调查与护理干预[J]
.浙江临床医学,2006,8(5):553-554.
被引量:3
10
赵更力,鲍月琴,渠川琰,王向群.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0):614-616.
被引量:81
共引文献
93
1
王秋焕,亢丽.
固崩止漏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112例[J]
.陕西中医,2008,29(9).
被引量:3
2
侯小妮,何仲.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相关因素[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43-44.
被引量:6
3
毛兵,王刚,陈小东,樊涛,刘佳,王蕾,常静,张颖,郭佳,李廷谦.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4):297-304.
被引量:37
4
李廷谦,王刚,王蕾.
中医药临床试验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4):298-302.
被引量:8
5
蔡平平,李珂,王东梅.
补肾活血法治疗妇科疾病概况[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8):7-9.
6
赵春梅,王小云,杨洪艳.
更年期综合征近年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和展望[J]
.中医药导报,2006,12(9):80-82.
被引量:7
7
陈志英.
围绝经期妇女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概况[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3):96-97.
被引量:8
8
龙辉,冯辉,何瑛.
社区妇女保健的现状分析[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06,13(12):22-23.
被引量:5
9
王英,郝广煜,高冰,陈晓东.
提高临床疗效评价文章质量可借鉴的标准-CONSORT声明修订版介绍[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22(4):355-357.
被引量:3
10
李晓昊,邓伟民,张金玉,邵玉,黄伟毅.
补肾健脾化瘀法防治绝经后妇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6):3158-316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2
1
许昕.
天癸论——女性天癸浅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S1):11-13.
被引量:7
2
徐苓.
性激素替代治疗[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8):449-450.
被引量:18
3
程国钧,刘建立.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2):123-127.
被引量:150
4
王玉双,张国瑞,刘艳君,卓会新,夏风玲.
大豆异黄酮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性激素的影响[J]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86-88.
被引量:27
5
刘菊红,冯艳.
激素替代疗法[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6,8(7):7-7.
被引量:1
6
陈丙銮,盛亮洪,李萍,邹汉法,张陆勇.
固定化脂质体色谱研究二至丸及其组成药物的经肠吸收成分[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11(7):776-779.
被引量:11
7
邱蓉丽,李璘.
中药女贞子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7,30(7):891-894.
被引量:85
8
J. Cuzick,A. Glasier,C. La Vecchia.Perimenopausal risk factors and future health. Human Reproduction . 2011
9
袁丽,修新红,王晓明,万爱华.
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情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159-160.
被引量:22
10
徐莲薇,张淑君,孙卓君.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特点的思考[J]
.中医杂志,2008,49(11):1031-1033.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
3
1
李映群.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干预研究[J]
.现代养生,2014,0(4):248-249.
被引量:1
2
王浩,程玲,朱旭华,赖娟,丁永芬,庄威,李萌.
自拟“二至更年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18,35(3):170-174.
被引量:20
3
青玲艳.
对围绝经期女性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干预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5):239-240.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刘媛媛.
议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67-67.
2
殷玉荣.
二至丸在消化及其它各项系统中现代临床运用的研究进展[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A02):295-295.
3
闫学花,赵雅楠,杨玲,赵汉清,王建楠,苏心镜.
替勃龙联合坤泰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4):482-485.
被引量:17
4
王定国,张明强,邢益涛,李杰,陈曙辉,王立春,秦国政.
秦国政从肾肝心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J]
.河南中医,2019,39(1):40-44.
被引量:8
5
龚丽红,赵筱丹,方芳,胡莉娜.
针药结合在治疗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8):54-55.
被引量:2
6
苏婷,宋殿荣,郭洁,张崴,陈然然.
不同绝经时期妇女雌激素受体亚型在阴道组织中的表达[J]
.天津中医药,2019,36(6):595-598.
被引量:4
7
王雪敏.
温胆汤辩证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2019,39(6):122-124.
被引量:3
8
过亚群,陈晔,陈美娟.
基于《内经》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及治疗[J]
.四川中医,2019,37(12):20-23.
被引量:14
9
张倩,杜淑玲.
坤泰胶囊与替勃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6):26-28.
被引量:7
10
闵愈,袁德培,胡玉萍,曾楚华,韩龙,谭登,万仕炜,闵文.
二至丸干预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重建的效应及机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2):215-220.
被引量:17
1
陈水芝.
保健干预对产褥期妇女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133-134.
被引量:1
2
韩永梅.
围绝经期的心理健康与保健干预[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83-184.
被引量:7
3
吴伶娟.
孕期宣教和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6):692-693.
被引量:4
4
程秀波,刘安民.
浅谈妇女更年期变化与保健干预[J]
.当代医学,2010,16(6):161-161.
被引量:2
5
郭华,李建梅,王维,温瑞英,王尊.
614例重度子痫前期母儿妊娠结局的比较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29-2431.
被引量:4
6
冯文霄,田晶,金瑛,张金哲,于坤,罗丽,乔红丽,高波.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就医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3):270-271.
被引量:11
7
赵仁彩.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9例保健干预措施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2013(02X):162-162.
8
王学丽.
孕期乳房保健干预对降低孕妇产后乳腺炎发生率的效果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199-200.
被引量:4
9
张寅慧.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模式探讨[J]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0(15):60-60.
10
熊艳文,康劲松,李长振.
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保健干预的状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5835-5836.
被引量:1
首都医药
2012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