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司马温公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王安石与司马光均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比较而言,王安石的贡献主要在经学和文学领域;而司马光的贡献主要在经学和史学领域。长期以来,司马光的史学成就掩盖了其经学成就。实际上,司马光在经学上的成就足以成家,与王安石新学形成角立之势,处处显示出与新学的对立与斗争:王氏尊孟,司马氏抑孟;王氏信奉《周礼》,司马氏置疑《周礼》;王氏以佛、道济儒,司马氏则拒斥佛、道。
作者
王书华
机构地区
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处
《西夏研究》
2010年第3期114-122,共9页
Xixia Research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
新学
学术批判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820
同被引文献
9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8
1
王书华.
二程对荆公新学的批判[J]
.孔子研究,2004(5):64-72.
被引量:3
2
王书华.
苏轼苏辙对荆公新学的批判[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3):5-10.
被引量:1
3
司马光.传家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4
王安石.临川文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5
徐度.却扫编[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6
杨士奇,黄淮,等.历代名臣奏议[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8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9
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
司马光.资治通鉴[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脱脱 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14029.
2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黄宗羲.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苏辙.苏辙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5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6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7
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
.宋文纪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9
陈善.扪虱新话[M]:丛书集成初编本[M].北京:中华书局,..
10
王应麟.困学纪闻[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820
1
丁为祥,宁新昌.
朱子本体意识的形成及其特征[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39-45.
2
白欲晓.
从《横渠易说》到《正蒙》——张载哲学本体理论的建构与发展[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46-51.
被引量:5
3
杨亚利.
“庆历易学”发微[J]
.周易研究,2004(4):71-80.
被引量:5
4
金耀丽.
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宋代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J]
.开封大学学报,2004,18(3):24-27.
被引量:3
5
郑晓江.
论陆学即实学[J]
.文史哲,2004(5):101-108.
被引量:1
6
晏选军.
金代理学发展路向考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4-81.
被引量:12
7
徐仪明.
论孟子“仁术”说对北宋儒医文化发展的影响[J]
.史学月刊,2002(11):24-29.
被引量:12
8
邓国军,王发国.
《郭思诗话·解题》等误漏举正[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99-103.
9
周群,颜世安,方旭东.
走向多元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专题讨论)[J]
.河北学刊,2005,25(1):85-88.
10
刘强.
韩国华出使高丽及其影响[J]
.文史哲,2000(6):83-88.
同被引文献
94
1
傅允生.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石青苗法与免役法再评价[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22-32.
被引量:20
2
刘成国,卢云姝.
王安石使辽考论——兼与张涤云先生商榷[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247-250.
被引量:7
3
耿亮之.
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J]
.周易研究,1997(4):36-44.
被引量:15
4
张成忠,王磊.
郑侠的《流民图》最终流落何方[J]
.东方收藏,2010(10):105-106.
被引量:1
5
杨倩描.
《易》学对王安石变法思想的理论支撑[J]
.河北学刊,2004,24(4):159-164.
被引量:4
6
张明华.
王安石晚年与变法[J]
.抚州师专学报,2001,20(2):20-23.
被引量:1
7
李晓.
王安石市易法与政府购买制度[J]
.历史研究,2004(6):54-68.
被引量:10
8
徐规,杨天保.
走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学术演变形态的再勾勒[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1):31-39.
被引量:11
9
王书华.
荆公新学的创立与发展[J]
.社会科学论坛,2001(4):45-49.
被引量:3
10
漆侠.
王雱:一个早慧的才华四溢的思想家[J]
.中国史研究,2000(4):92-10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李华瑞.
近二十年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重新认识——为王安石诞辰一千周年而作[J]
.史学月刊,2021(11):5-3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蒲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宋党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44(4):86-93.
2
张呈忠.
儒学视野下的荆公新学——王书华《荆公新学及其兴替》读后[J]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2,2(4):163-168.
被引量:2
3
李永瑞,王铭,宋佳谕.
群体断层激活及负面效应涌现:熙宁变法缘何从志同道合走向四分五裂?[J]
.心理学报,2023,55(2):336-352.
4
王姝琪.
章惇与吕惠卿关系演变及其对熙丰变法的影响[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42(7):89-98.
5
罗祎楠.
中国传统士大夫政治中的“天下情势”——以北宋熙宁初年的“青苗法事件”为例[J]
.中国社会科学,2023(8):34-59.
被引量:1
6
杨瑞.
芳香的秩序:植物谱录所见宋人对于花卉等级的建构[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23(8):45-52.
被引量:2
7
Luo Yi'nan.
Tianxia Qingshi(World Circumstances)in the Political Wor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cholar Officials:A Case Study of the“Green Sprouts Policy Polemic”in the Early Xining Period of the Northern Song[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24,45(1):89-105.
1
张厚粲.
談关于心理学的对象問題[J]
.心理学报,1959,3(2):100-108.
被引量:2
2
段君.
两宋道学各学派的形成及其对儒学的贡献[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114-118.
3
朱修春.
近年来王安石新学研究综述[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2):2-6.
被引量:2
4
丘成.
日本哲学界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J]
.哲学研究,1989(4):76-80.
5
胡冠莹.
论李贽的悲剧[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1):63-65.
6
武宏志.
学术批判与批判性思维——兼论黄展骥的学术批判特色[J]
.学术界,2002(3):172-176.
被引量:8
7
李宝良.
浅谈梁启超的新史学成就[J]
.学周刊(下旬),2012(7):16-16.
8
张星水.
犯罪与人性善恶的博弈[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2):76-77.
9
曹日昌.
心理学界的論爭[J]
.心理学报,1959,3(3):137-141.
被引量:10
10
赵建军.
超越“技术理性批判”[J]
.哲学研究,2006(5):107-113.
被引量:89
西夏研究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