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壮族民歌传统与诗性思维的文明史价值 被引量:9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壮民族千百年来一直浸润在"歌海"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民歌传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诗性思维模式,熏沐成一种具有人类文明史意义的心灵习性。然而,现代文明的传播以及人类思维模式的革故鼎新,致使民歌习俗式微,诗性思维失去衍生的文化沃土。有必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语境中,审视民歌传统和诗性思维的文化价值,促进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充溢着诗性的精神。
作者 覃德清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8-132,共5页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壮族民歌习俗传承现状的跨学科调查和研究"(05XMZ029) 广西"人文强桂"课题"壮侗民族民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调查和研究" 南疆民族和谐关系研究团队研究课题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罗伯特·路威.文明与野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13-14.
  • 2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3阿尔伯特_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M].尹虎彬,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28 -29.
  • 4约翰·迈尔斯·弗觅.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M].朝戈金,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
  • 5海德格尔 郜元宝译.诗意地安居[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
  • 6维柯.新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共引文献98

同被引文献98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