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道家与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道家与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关系密切。在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乃至西方哲学的中国化,都需要道家的积极参与。因为道家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道家与儒家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道家是建构当代新道家的"生长点",道家在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更易于同西方哲学相结合。
作者
陆建华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哲学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9-73,共5页
Fujian Tribune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项目号:12JZD003)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道家
当代中国新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儒家
西方哲学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张永义.
道家思想对冯友兰“新理学”的影响[J]
.中国哲学史,1999(4):92-98.
被引量:5
2
胡军.
方东美哲学思想的道家精神[J]
.中国哲学史,2000(1):70-76.
被引量:7
3
张祥龙.
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事实、评估和可能[J]
.哲学研究,2009(8):65-76.
被引量:14
4
汤一介.《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学人》第13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
5
汤一介.
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2000(1):83-90.
被引量:59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张祥龙.
海德格尔论老子与荷尔德林的思想独特性——对一份新发表文献的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05(2):69-83.
被引量:27
2
海德格尔,1997年b.《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3
刘百闵译.《莱布尼兹的周易学》[J].学艺,1935,14(4).
4
宋祖良,1998年.《拯救地球和人类未来--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
张祥龙,2001年.《海德格尔的语言观与老庄的道言观》,载《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商务印书馆.
6
张祥龙,2007年b.《海德格尔与孔子论诗的纯思想性--从“不可说”到“诗意之说”》,载《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7
Biemel , W. und Saner, H. (hg.), 1990, Martin Heidegger/Karl Jaspers Briefivechsel 1920--1963, Frankfurt am Main: V. Klostermann.
8
Heidegger, von Hermann ( hg. ) , 1959, Ueberlieferte Sprache und Technische Sprache, Erker.
9
Heidegger, Martin, 1957, Identitaet und Differenz, Pfullingen: G. Neske.
10
Heidegger, Martin, 1978 a, Vortraege und A ufiaetze, Pfullingen : Neske, Vierte Auflage.
共引文献
82
1
徐会利.
关于冯友兰改造“道”概念之省思——以《新理学》为例[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6):117-124.
2
包力维.
存在之思与境界之道——海德格尔对《老子》之道的存在论回应[J]
.老子学刊,2021(2):63-71.
3
朱成明.
沃格林意识理论与东西知识传统的深度对话[J]
.思想与文化,2021(2):92-115.
被引量:1
4
肖文婷.
保罗·利科的“叙事阐释学”与中国文学阐释学的理论构建[J]
.中国美学,2024(1):36-48.
5
陈乔见,Wang Xiaonong(译).
朱熹的圣经解释学[J]
.孔学堂,2024,11(1):38-50.
6
成中英.
训诂、语义与诠释[J]
.中国训诂学报,2018,0(1):1-7.
7
石天飞.
论中国训诂学发展的途径[J]
.大众科技,2004,6(5):54-55.
8
严春友.
中国哲学的强解释学特征[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00-106.
被引量:5
9
顾红亮.
论胡适的文化解释学[J]
.江淮论坛,2002(1):65-70.
10
汤一介.
三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J]
.中国文化研究,2000(2):16-20.
被引量:35
1
陈学明.
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看[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4(3):79-87.
被引量:9
2
王春梅,刘冠军.
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何以可能——兼论三大哲学资源在当代中国哲学创新中的作用[J]
.山东社会科学,2005(1):27-30.
3
陆建华.
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路径——对中西马融合会通的反思[J]
.兰州学刊,2014(6):1-7.
被引量:2
4
陆建华.
建构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实践维度[J]
.哲学动态,2008(2):19-22.
被引量:1
5
李玉用.
“当代新道家”研究述评[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3):22-25.
被引量:3
6
李玉用.
“当代新道家”研究述评[J]
.晋阳学刊,2006(3):127-129.
7
赵卫东.
当代新道家的理论定位[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6):21-25.
被引量:2
8
王卡.
金岳霖的形上学与人生观[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4):44-51.
被引量:1
9
谢昌飞,孟丹丹.
西学东渐与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叙事逻辑与理论特征[J]
.求是学刊,2016,43(4):38-44.
被引量:1
10
本刊记者.
如何正确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陈学明教授访谈[J]
.国外理论动态,2007(6):1-6.
被引量:4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