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电影《白鹿原》的历史空间与身体叙事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文化批评的角度来讲,电影所表现的物理空间与背景设置并不局限于本身意义,必然会与社会、历史、政治等相关,因而创作者对空间的多层面处理和表现,必定以与之联系的深层文化意义提升作为旨归。电影《白鹿原》就具这种明显的空间意义提升特色,作为地理空间意义的白鹿原被引入历史空间意义构建;同时,电影中作为欲望与社会双重属性的身体,在与空间的相互关系中显现出独特的叙事意义生发与深化作用,成为解读电影《白鹿原》电影叙事的两个重要角度。
作者 王永收
出处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基金 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XZZ12_0364) 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度博士学术新人培育计划资助选题"电影叙事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98

  • 1吴国盛.希腊人的空间概念[J].哲学研究,1992(11):66-74. 被引量:20
  • 2南帆.文学、革命与性[J].文艺争鸣,2000(5):22-33. 被引量:36
  • 3张光直.《考古学与中国历史学》,《中国考古学论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11-13页.
  • 4[美]唐纳德·R·凯利.《多面的历史-从希罗多德到赫尔德的历史探寻》,陈恒等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第10页.
  • 5埃内斯特·卢奇.《民族主义与领土》“序言”,徐鹤林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页.
  • 6[英]哈斯克尔.《历史及其图像》,《艺术史与艺术理论》Ⅰ,孔令伟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260页.
  • 7[法]阿兰·施纳普.《遗迹、纪念碑和废墟:当东方面对西方》,《美术史与观念史》第5辑,李晓愚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9页.
  • 8[英]爱德华·吉本.《吉本自传》,戴子钦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117页.
  • 9[荷]赫伊津哈.《中世纪的秋天》,何道宽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8页.
  • 10[荷]威廉·奥特尔斯佩尔.《秩序与忠诚-约翰·赫伊津哈评传》,施辉业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年,第159页.

共引文献78

同被引文献6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