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8-60,共3页
China Radio & TV Academic Journal
同被引文献30
-
1陈耕.闽南文化与台湾社会[J].东南学术,2004(S1):180-181. 被引量:12
-
2教科书上的台湾[J].新世纪周刊,2008,0(19):57-57. 被引量:1
-
3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解禁后媒体生态大变,htlp://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bp?storyid=756,2007-7-20.
-
4卢世祥.《媒体改革的漫漫长路》,台湾新世纪文教基金会主办,“台湾2008新展望”座谈会,http://taiwanncf.org.tw/seminar/200801051/20080105-4.pdf.2008-1-5
-
5王石番 卓礼芳 吴梅桂 王国彬.《台湾地区民众对报纸的评价》[J].新闻镜周刊,1990,(63).
-
6"新闻局".《盖洛普民调显示:电视节目暴、色严重,新闻报导太过煽情》[J].新闻镜,1998,(499).
-
7《弱智媒体大家一起来误国》[J].天下杂志,2002,(251).
-
8财团法人新闻公害防治基金会.《2007年十大鸟龙新闻稿揭晓报纸专业面临挑战》http://WWW.bdf.org.tw/fame/epaperDetail.php?ep-id=26
-
9财团法人新闻公害防治基金会.《2007年十大乌龙新闻稿揭晓报纸专业面临挑战》http://WWW.bdf.org.tw/fame/epaperDetail.php?ep--id=26
-
10丹尼斯,麦奎尔著,崔保国,李琨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2006年版,4页.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周甜.台湾报界新闻专业主义的背离——《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头条内容分析[J].东南传播,2011(4):53-55.
-
2谢清果,张汉丽.台湾新闻自由与民众监督的博弈与出路——从《苹果日报》的“动新闻”事件说起[J].台湾研究集刊,2011(3):28-33. 被引量:4
-
3谢清果,王昀.多元背后的“独音”:台湾媒体话语框架之对抗——以“旺中案”为个案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1):81-87. 被引量:2
-
4帅志强.新时期深化闽台影视产业合作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8):153-156. 被引量:4
-
5黄雅兰,仇筠茜.分殊的民族想象:对两岸媒体有关“习马会”报道的框架研究[J].新闻大学,2016(1):129-135. 被引量:4
-
6佘杰新.论新闻舆论监督行为法律规制的基本立场[J].新闻界,2016(19):9-16. 被引量:2
-
7朱楠.对台传播文献综述[J].东南传播,2018(12):49-53.
-
8焦阳.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J].传媒论坛,2019,0(21):116-116. 被引量:2
-
9钱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媒体:功能、教训与启示[J].新闻春秋,2020(2):5-17. 被引量:4
-
10唐威迪.台湾媒体语境下大陆吸引台湾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1):91-95.
-
1王积龙,蒋晓丽.近年台湾地区电视观众收视偏好初探[J].视听界,2006(6):87-90.
-
2刘茜.纪录片受众收视偏好要素分析[J].电视研究,2014(10):76-77. 被引量:3
-
3刘文成.受众收视习惯调研三题[J].当代电视,2006(1):54-55. 被引量:1
-
4左治.城市台电视新闻要紧贴“地气”[J].视听界,2010(1):103-103. 被引量:3
-
5吴玉玲,鲍立.数字电视节目收视偏好与付费意愿分析--基于北京地区数字电视收视情况的调研报告[J].当代传播,2010(4):78-80. 被引量:5
-
6毕一鸣,周冬梅.以短取胜——浅论凤凰卫视短节目及可借鉴意义[J].中国电视,2006(7):49-50. 被引量:3
-
7陈维,褚青青.好莱坞影迷观影的“使用与满足”[J].新闻世界,2011(9):212-213. 被引量:2
-
8王积龙,蒋晓丽.台湾地区电视剧市场竞争格局简介[J].中国电视,2007(1):78-80.
-
9李幸,李宾.综艺娱乐类节目收视偏好要素分析[J].电视研究,2013(4):47-49.
-
10刘尚春.电视节目编排的技术性和艺术性[J].新媒体研究,2016,2(20):143-144.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