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藏吉隆县它日普岩画初探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它日普岩画是西藏西南部吉隆县境内发现的一处新的岩画点,该点岩画在内容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本文通过岩画中出现的猎马和马崇拜文化的解读,揭示了早在西藏金属时期吉隆河谷一带的社会经济形态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并探讨了西藏史前驯马历史等相关问题。
作者
赤培.巴桑次仁
桑果
机构地区
日喀则地区文物局博物馆研究部
日喀则地区文物局文抢救鉴定中心
出处
《西藏艺术研究》
2012年第3期67-78,共12页
Tibetan Art Studies
关键词
它日普
岩画
猎马
马崇拜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01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0
1
吕红亮.
西喜马拉雅地区立石遗迹初论[J]
.考古与文物,2010(5):35-43.
被引量:5
2
南卡诺布,阿旺加措.
远古象雄人起源概说[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12.
被引量:5
3
张亚莎.
西藏岩画中的“鸟图形”[J]
.西藏研究,2006(2):50-60.
被引量:22
4
拉巴次仁.
藏族先民的原始信仰——略谈藏族苯教文化的形成及发展[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76-80.
被引量:16
5
夏格旺堆,普智.
西藏考古工作40年[J]
.中国藏学,2005(3):201-212.
被引量:27
6
罗徕.
西藏岩画的文化内蕴与审美品格[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3):285-287.
被引量:3
7
夏格旺堆,白伦.占堆.
“雍仲”符号文化现象散论[J]
.西藏研究,2002(1):70-76.
被引量:8
8
李永宪.
西藏日土县塔康巴岩画的调查[J]
.考古,2001(6):32-38.
被引量:16
9
汤惠生.
青藏高原的岩画与本教[J]
.中国藏学,1996(2):91-103.
被引量:11
10
霍巍等编写,索朗旺堆主编.吉隆县文物志[M].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3
二级参考文献
120
1
童恩正.
西藏考古综述[J]
.文物,1985(9):9-19.
被引量:92
2
霍巍,李永宪.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流域的原始文化——西藏考古新发现及其相关问题初论[J]
.西藏研究,1991(3):136-144.
被引量:6
3
恰白.次旦平措,何宗英.
论工布地区第穆摩崖文字[J]
.中国藏学,1988(3):109-115.
被引量:11
4
徐朝龙.
喜马拉雅山南麓所见的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因素——浅谈克什米尔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布鲁扎霍姆(Bruzahom)[J]
.农业考古,1988(2):137-144.
被引量:10
5
更堆.
吐蕃古寺夏拉康[J]
.西藏研究,1994(4):128-130.
被引量:3
6
乌恩.
论蒙古鹿石的年代及相关问题[J]
.考古与文物,2003(1):21-30.
被引量:16
7
才让太.
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J]
.中国藏学,2005(1):18-32.
被引量:47
8
夏格旺堆,普智.
西藏考古工作40年[J]
.中国藏学,2005(3):201-212.
被引量:27
9
陈兆复.中国岩画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0
汤惠生 张文华.青海岩画[M].科学出版社,2001.128.
共引文献
101
1
杨琰玲.
国内外学界象雄文明研究述评[J]
.西藏艺术研究,2021(2):75-88.
2
于春(文/图),郝明(图),胡春勃(图),金鹏(图),张建林(文/摄),何伟(文/摄),席琳(文/摄),汪楠.
2013年度西藏日土县洛布措环湖遗址石构遗迹考古调查简报[J]
.西部考古,2021(1):67-82.
3
孙杰.
青海海西吐蕃棺板画“山”字形冠人物考[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3):71-77.
4
曾琳莉,赵春兰,高政轩.
多元文化的互动与际会:摩梭祖母屋的内部空间解析——以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格萨古村落为例[J]
.建筑学报,2020(S01):109-113.
被引量:3
5
许若冰.
从象雄到吐蕃:气候变迁与西藏文明中心的东移[J]
.中国藏学,2022(6):108-116.
被引量:2
6
李帅(文/图),卢素文(文/摄),熊文彬.
西藏定结县江嘎镇次多村岩画调查报告[J]
.边疆考古研究,2021(2):27-51.
7
汪树东.
生态伦理的地方演绎与文明批判——论康巴藏族作家的生态书写[J]
.阿来研究,2020(2).
被引量:1
8
汤惠生.
藏族天葬和断身仪轨源流考[J]
.中国藏学,2001(1):51-67.
被引量:17
9
拉都.
藏族“卍”(卐)符号的来源[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4(6):12-14.
被引量:6
10
凌立.
藏族“卍”(卐)符号的象征及其审美特征[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5(1):8-12.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4
1
仵君魁,张建林.
西藏日土县古代岩画调查简报[J]
.文物,1987(2):44-50.
被引量:23
2
郭周虎,颜泽余,次旦格列.
西藏纳木错扎西岛洞穴岩壁画调查简报[J]
.考古,1994(7):607-618.
被引量:11
3
霍巍,李永宪.
西藏吉隆县发现唐显庆三年《大唐天竺使出铭》[J]
.考古,1994(7):619-623.
被引量:28
4
李永宪.
西藏日土县塔康巴岩画的调查[J]
.考古,2001(6):32-38.
被引量:16
5
张亚莎.
阿里日土曲嘎尔羌岩画试析——附论岩画与女国·苏毗相关的问题[J]
.中国藏学,1999(2):56-69.
被引量:11
6
谢继胜.
唐卡起源考[J]
.中国藏学,1996(4):101-120.
被引量:34
7
才让太.
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J]
.中国藏学,2005(1):18-32.
被引量:47
8
西青.
扎念弹唱[J]
.中国西藏,2009(3):36-37.
被引量:1
9
林冠群.
唐代吐蕃的氏族[J]
.中国藏学,2010(2):6-26.
被引量:23
10
土旦才让.
浅析西藏史前陶器的装饰图案[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1(1):50-5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余小洪(图/摄影),郑君雷,蒋益(图).
西藏定结县嘎拉山涂绘岩画调查[J]
.边疆考古研究,2022(1):55-63.
2
赤培.巴桑次仁,杨力勇.
再议西藏唐卡的起源及“唐卡”一词的涵义[J]
.西藏艺术研究,2016(1):19-29.
被引量:3
3
余小洪,王蔚.
西藏定结县金龙普岩画调查与研究[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6):136-140.
被引量:1
4
卢素文(拍照),李帅(绘图),熊文彬,旦增诺布.
西藏吉隆县它日普岩画调查简报[J]
.考古与文物,2022(4):49-57.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杨旦春.
对于唐卡艺术之审美价值与创新性问题的思考[J]
.艺术评鉴,2019,0(10):15-17.
2
钱华敏.
川西唐卡艺术的当代发展反思[J]
.四川戏剧,2021(11):113-115.
3
黄小明.
雕琢神性与人性的灵魂之旌--唐卡东阳木雕创新初探[J]
.浙江工艺美术,2022(3):77-80.
4
祝铭.
2020年青藏高原考古与艺术前沿报告[J]
.藏学学刊,2021(2):434-450.
1
翟雄.
“马崇拜”精神与理想人格的沟通——关于《黑骏马》和《汗血马》的联想[J]
.飞天,1998(1):110-112.
2
扎顿.
吉隆妇女[J]
.西藏文学,2014(2).
3
纳穆卓玛.
遗梦吉隆沟(外一篇)[J]
.西藏文学,2017,0(1):65-67.
4
顾晓梅,姚明会.
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以陕军作家为例看社会变迁大潮中人对精神家园的构筑(二)[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4):19-20.
5
张永发.
悠悠古道[J]
.西藏文学,2000(6):47-61.
6
李果.
《乌古斯传》中体现的萨满教崇拜系统[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7):54-56.
被引量:1
7
张明丘.
震撼、回味、触动——再读《白鹿原》[J]
.长城,2013,0(01X):41-42.
8
李荣欣.
木板墙那边的卓玛[J]
.金秋,2010(12):6-7.
9
黄庆丰.
赵孟頫题画诗的艺术特点[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5):49-50.
10
李荣欣.
木板墙那边的 卓玛[J]
.椰城,2005,0(8):42-45.
西藏艺术研究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