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日本刑法上的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及其借鉴 被引量:2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被害人危险接受是指被害人意识到危险并且自己积极地走进危险,或者被害人单纯被动地意识到危险,从而在被害人和行为人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法益侵害的结果。被害人危险接受通常出现在过失犯之中,其核心问题在于被害人的行为是否影响行为人的不法。对此,我国司法实践一般持否定态度。与此不同,日本的判例和学说认为在被害人危险接受的情形下,应当考虑其对行为人不法的影响,因为按照自我答责原理,每个人只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应为他人的行为负责。在被害人危险接受的情形下,被害人自我答责必须具备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我国司法实践应当借鉴日本刑法上的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以便更好地实现刑法的公平和正义。
作者 江溯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89,共5页 Journal of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基金 第4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过失犯中被害人自陷风险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日]盐谷毅.危险的接受[M]//西田典之,山口厚,佐伯仁志.刑法的争点.东京:有斐阁,2007:78.
  • 2[日]盐谷毅.被害人的承诺与自己答责性[M].北京:法律文化社,2004.
  • 3[日]林干人.刑法总论[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00:180-182.
  • 4[日]十河太郎.危险接受与过失犯的成立与否[J].同志社法学,1999,50(3):341.
  • 5[日]山口厚.被害人的危险接受与过失犯的处罚[J].研修:第599号,1999:3.
  • 6[日]山口厚.危险接受论的再考量[G].齐藤诚二先生古稀祝贺论文集.东京:成文堂,2003:96.
  • 7马卫军.被害人自我答责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11:61.
  • 8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2005)麻刑初字第111号(2005年11月25E1)(未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2008年第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8页.
  • 9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2005)麻刑初字第111号(2005年11月25日)(未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2008年第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 10[日]盐谷毅.《危险的接受》,载西田典之、山口厚、佐伯仁志.《刑法的争点》,有斐阁2007年版,第78页.

二级参考文献47

  • 1[日]曾根威彦.《刑法学基础》,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52-253页.
  • 2[日]北川佳世子.交通事故和过失论[c]//.高铭暄,赵秉志.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68.
  • 3[日]山口厚.刑法总论[M].东京:有斐阁,2002:203.
  • 4[日]曾根威彦.过失犯的构造[C]∥.[日]芝原邦尔,等.刑法理论的现代展开总论Ⅱ.东京:日本评论社,1990:62-82.
  • 5[日]大冢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东京:有斐阁,1984:145.
  • 6[日]平野龙一.《刑法总论Ⅰ》[M].东京:有斐阁,1972.
  • 7[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第3版)[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9:.
  • 8[前苏联]马特维也夫.苏维埃民法中的过错[M].北京:法律出版社,1958:318.
  • 9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 10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7条第2款.

共引文献230

同被引文献214

引证文献27

二级引证文献16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