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安娜.卡列尼娜
出处
《青岛文学》
2000年第9期72-72,,71,,共2页
Qingdao Literature
-
1董姝.艾德娜和安娜的悲剧成因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6):102-104.
-
2聂尔.我的恋爱[J].山西文学,2008,0(3):40-45.
-
3蒋虹.批判、借鉴与升华:《圣莫尔》与《安娜·卡列尼娜》比较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5(1):86-90. 被引量:1
-
4张文兰.为爱情而抗争的安娜——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分析[J].学理论,2011(13):200-201. 被引量:6
-
5万冬梅.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中列夫·托尔斯泰的女性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41-42. 被引量:2
-
6陈树宝.《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与作家思想[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77-80.
-
7杨云帆.《安娜·卡列尼娜》与《雨中的猫》中的女性困境比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9):111-113.
-
8孙令.浅析列夫·托尔斯泰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观[J].进出口经理人,2014(S1):186-186.
-
9张婉瑜.《安娜·卡列尼娜》和《红楼梦》人物形象类型比较初探[J].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2):32-34. 被引量:1
-
10邓丽威.我之甘露,他人之砒霜——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3):3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