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试析苏轼词中的《庄子》典故及意象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北宋“旷世而不一遇”的文学大家苏轼对《庄子》推崇备至,在文学创作方面,除了诗文深得《庄子》旨趣之外,其词的创作亦受到了《庄子》极深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除了体现在《庄子》对苏词的思想境界与创作观念的间接渗透之外.同时也更为明显的体现于苏词对《庄子》典故及意象的直接化用上。本文拟从苏轼词中所引用的《庄子》典故及意象入手,从这一相对较为直观的方面论述《庄子》对于苏词的内容及艺术境界的影响,并进而分析苏词对于庄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陶慧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2年第27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苏轼词
庄子
典故
意象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徐克谦.
庄子学说与个性自由[J]
.社会科学,1999(A07):39-42.
被引量:2
2
张三夕.
论苏诗中的空间感[J]
.文学遗产,1982(2):87-96.
被引量:6
3
王水照.
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J]
.文学遗产,1989(5):87-96.
被引量:78
4
刘倩,崔妍.
《庄子》对苏轼诗歌文学影响诹论[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16-17.
被引量:2
5
张翠爱.
浮生若梦 淡然物化——论《庄子》生死观对宋代休闲词的思想影响[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6):67-7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文师华.
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8(2):89-94.
被引量:2
2
赵彩芬.
论庄子对苏轼谪居诗主体风格的促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4):103-106.
被引量:1
3
张伯伟.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之一[M].蔡縧.西清诗话: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专刊.,2002..
4
王文诰.苏轼诗集:卷二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
刘邦.大风歌.
6
苏轼.与李公择[M]//苏东坡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86.
7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779.
8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9
钱钟书著宋诗选注[M].
10
刘国珺.苏轼文艺理论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共引文献
83
1
王维玉.
只为时代而写:重审李泽厚“苏轼的意义”[J]
.中国苏轼研究,2019(2):367-382.
2
吴宇轩.
苏轼仕隐心态研究[J]
.中国苏轼研究,2019(2):80-107.
被引量:1
3
李莉.
基于生命教育视角探究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文化育人功能[J]
.教育观察,2020,0(2):97-99.
被引量:1
4
曾小恬.
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苏轼作品为例[J]
.汉字文化,2024(11):127-129.
被引量:2
5
唐乐.
苏轼诗词中的生命观[J]
.新纪实,2021(9):3-8.
6
马现诚.
论白居易的人生态度及与儒道佛的交融[J]
.学术论坛,2005,28(1):113-118.
被引量:8
7
张幼良.
20世纪90年代唐宋词研究的文化视角[J]
.贵州社会科学,2005(4):121-125.
8
梁银林.
苏轼黄州佛禅“功业”述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0):125-128.
被引量:2
9
董岩,赵振军.
内心世界的超越与平衡——由《定风波》透视贬谪对于苏轼生命体验的意义[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9(2):50-53.
10
陈海卫,肖会舜.
《庄子》“逍遥”的存在论分析[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4):7-11.
同被引文献
7
1
葛兆光.
论典故——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意象的分析[J]
.文学评论,1989(5):19-30.
被引量:36
2
张三夕.
论苏诗中的空间感[J]
.文学遗产,1982(2):87-96.
被引量:6
3
王水照.
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J]
.文学遗产,1989(5):87-96.
被引量:78
4
王中江.
庄子自由理性的特质及其影响——以“游”为中心而论[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6):65-68.
被引量:4
5
王传林.
庄子的“乌托邦”情结及价值关切[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2):51-57.
被引量:1
6
宁雯.
“海北天南总是归”:苏轼诗歌中的“归处”[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4(4):96-103.
被引量:5
7
黄金灿.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押韵艺术探析——兼与苏轼、杨万里的次韵追和相比较[J]
.天中学刊,2020,35(4):90-10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贾琪.
浅论苏轼词中的《庄子》典故及意象[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5):71-74.
被引量:1
2
李菁.
只有无何真我里——析苏轼对《庄子》“无何有之乡”的接受[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37(2):17-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苏笑.
《庄子》语言及意象对苏轼诗歌的影响[J]
.汉字文化,2021(7):53-54.
2
安丽娅.
从“随人去了”的英译看《好了歌》的哲学意蕴[J]
.曹雪芹研究,2022(3):65-77.
1
刘渝霞.
禅宗的心性论对苏轼词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2009(1):49-50.
被引量:1
2
迟宝东.
试论佛禅对苏轼词之影响[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3):84-90.
被引量:7
3
李怡霖.
识济其胆,力载其才——略论苏轼对词风的革新[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29-134.
4
黄贤忠.
论苏词变革与宋代儒学复兴的内在联系及其思想旨归[J]
.孔子研究,2013(6):87-94.
被引量:1
5
韩国良.
陶渊明与王弼[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1):59-61.
6
黄雷,姚睿,张卫,王宜文,张慧瑜.
《愤怒的小孩》[J]
.当代电影,2013(3):43-52.
被引量:1
7
万明明.
论《庄子》的道术[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29(1):37-39.
8
杜玉俭.
《庄子》对《论语》的化用和改造[J]
.孔子研究,2012(6):121-126.
被引量:2
9
张继辉.
论《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古典美学的发掘[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0(5X):124-124.
10
罗黎光.
浅谈赞美诗的音乐创作[J]
.天风,2004(3):34-35.
文教资料
2012年 第2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