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低城镇化拖累工业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采取先进行工业化的做法,导致城镇化远远滞后,还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积重难返。纵观各个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也不例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道:“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
作者
谢泽锋
机构地区
《英才》编辑部
出处
《英才》
2012年第12期120-121,共2页
Talents
关键词
城镇化率
工业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国家统计局
城乡二元结构
政府工作报告
新兴经济体
国务院总理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20
1
刘畅,李新阳,杭小强.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
.城市规划学刊,2012(S1):104-109.
被引量:129
2
潘锦云,杨国才.
新农村建设拖累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吗[J]
.经济学家,2007(4):83-87.
被引量:10
3
霍利斯.钱纳里,莫伊思.赛尔昆.发展的型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23-56.
4
陈永杰.专家称房价房租已远超百姓有效支付能力[N].第一财经日报,2014-04-28.
5
朱晋,文海斌.“产城融合”描绘新城市路径[N].南方日报,2014-03-09.
6
陈二厚,王海鹰.同步推进新型四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06.
7
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C].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
8
潘锦云,李晏墅.
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工促农的产业路径[J]
.经济学家,2009(9):61-67.
被引量:34
9
张庭伟.
1950-2050年美国城市变化的因素分析及借鉴(上)[J]
.城市规划,2010,34(8):39-47.
被引量:20
10
袁业飞.
城镇化“大跃进” 如何“去伪存真”?——聚焦新一轮城镇化背后的隐忧[J]
.中华建设,2011(7):6-1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潘锦云,姜凌,丁羊林.
城镇化制约了工业化升级发展吗——基于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视角[J]
.经济学家,2014(9):41-49.
被引量:40
2
潘锦云,吴九阳.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基于提升城镇化质量的视角[J]
.江汉论坛,2016(11):23-29.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50
1
冯烽.
产城融合与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机理诠释与推进策略[J]
.经济学家,2021(9):50-57.
被引量:15
2
万宇艳.
中原城市群与产业群耦合发展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3):7-11.
被引量:9
3
马德功,刘媛媛.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省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1-4.
4
胡伟,柯新利.
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演变路径[J]
.城市问题,2015(10):12-18.
被引量:6
5
杨雪锋,孙震.
共享发展理念下的产城融合作用机理研究[J]
.学习与实践,2016,0(3):28-35.
被引量:8
6
史建帮,马德功,刘淑涵.
金融支持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14.
被引量:9
7
张新芝,李政通.
新型城镇化与两类区域产业转移:演化与交互作用机制[J]
.社会科学研究,2016(5):71-78.
被引量:8
8
宋加山,张鹏飞,邢娇娇,张勇.
产城融合视角下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7):49-55.
被引量:15
9
李胜会,宗洁.
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研究——珠三角的实证[J]
.南方经济,2016,45(8):75-93.
被引量:9
10
董会忠,吴朋,丛旭辉.
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互动关系研究——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2016,30(8):67-72.
被引量:3
1
徐志青.
当代中产阶层状况[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4):89-90.
2
陆学艺.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冲突[J]
.人民论坛,2009(10):6-6.
3
张晓强,徐占忱.
为何把“双创”上升到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思考[J]
.中国经贸导刊,2015(24):28-30.
被引量:3
4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J]
.学习与研究,2008(2):39-42.
5
温铁军.
中国中产阶层崛起的社会影响[J]
.领导文萃,2017,0(7):25-28.
6
张曙光,张弛.
还不能轻言“中国模式”[J]
.西部广播电视,2010,31(3):26-26.
被引量:4
7
马刚,胡琳娜,钟振龙.
试论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途径[J]
.中国外资,2013(10):118-118.
8
中国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15年[J]
.天津支部生活,2010(4):54-54.
9
张晓刚.
新社会阶层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4(33):287-288.
10
郭晋华.
远看与近看[J]
.IT经理世界,2004(23):10-10.
英才
201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