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单极化与独立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首先,从教育技术学理论的两种极端现象谈起,指出国内学科研究盲目地依附西方理论或沉溺国学经典。其次,分析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面临的八大窘境。再次,总结"创造性转化"外来理论的标准。最后,指出阻碍"创造性转化"的面子情结与懒惰情结,并表述正视两种极端现象的态度。
作者
庄惠阳
机构地区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26,共8页
E-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单极化
独立化
创造性转化
分类号
G40-057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1
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382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3
1
黎加厚.关于教育技术理论的国际化、单极化现象的思考[DB/OL].http://www.jeast.net/teacher/jiahou/archives/2006/904.html.
2
南国农.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6-9.
被引量:98
3
赵慧臣,张舒予.
《易传》蕴含的技术思想对教育技术的启示[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4):5-9.
被引量:6
4
马周周.
美国04教育技术转向庄子教育技术的阐释[J]
.电化教育研究,2008,29(6):5-10.
被引量:7
5
马周周.
美国教育技术转向的重要启示[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3):31-33.
被引量:3
6
廖名春选编.周易二十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283.
7
马瀛.国学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0.
8
马周周.
庄子“游学”的教育现实意义[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3):83-86.
被引量:7
9
马周周.
从《种树郭橐驼传》看柳宗元的教育思想[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79-82.
被引量:3
10
马周周.
《庄子》蕴含的教育技术思想探秘[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9):84-8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81
1
冷天吉.
论“观象制器”的方法论意义[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0(2):14-17.
被引量:3
2
张皓.
论“象”[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7(5):54-58.
被引量:5
3
桑新民.
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2):3-7.
被引量:116
4
刘承萱,王静.
电化教育应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J]
.电化教育研究,1996,17(3):21-23.
被引量:1
5
徐晓东.
存在万能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吗?[J]
.电化教育研究,2004,25(9):28-34.
被引量:8
6
韩连庆.
技术与知觉——唐·伊德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的批判和超越[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5):38-42.
被引量:29
7
倪钢.
技术本质的隐喻理解及其微观解释[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6):75-78.
被引量:5
8
陈文化,沈健,胡桂香.
关于技术哲学研究的再思考——从美国哲学界围绕技术问题的一场争论谈起[J]
.哲学研究,2001(8):60-66.
被引量:25
9
高亮华.
“技术转向”与技术哲学[J]
.哲学研究,2001(1):24-26.
被引量:19
10
吴国盛.
哲学中的“技术转向”[J]
.哲学研究,2001(1):26-27.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
382
1
郭俊敏.
高校思政课教师学科信息素养提升“三思”[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4):73-75.
被引量:3
2
昌娜,钟志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图谱分析[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70-77.
被引量:1
3
洪丹丹,张鹏程,曹净植,宁南,王晓杰.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
.国际公关,2020(3):45-46.
被引量:6
4
杜云帆.
教育校域网共享资源库建设探讨[J]
.科教文汇,2007(20):206-207.
被引量:1
5
胡礼和,陈丹文.
适于残疾人就业培训的三维教材[J]
.中国特殊教育,2004(9):48-51.
被引量:2
6
史宗勇.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库的构建和实验研究[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S1):201-204.
7
成玲.
谈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科技信息,2008(28).
8
陈琳,王运武.
中国教育技术改革发展三十年[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2):106-111.
被引量:12
9
毛俊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技能的培养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136-137.
被引量:2
10
侯金枝,王焕定.
信息化时代听说能力培养中外语教师的角色转变[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15(2):134-136.
同被引文献
9
1
桑新民,李曙华.
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与美国“94定义”研究群体的对话(上)[J]
.中国电化教育,2007(11):1-8.
被引量:33
2
[美]R.M.加涅(R.M.Gagne)等著,皮连生,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
杨开城,张晓英.
教学模式到底是什么[J]
.中国电化教育,2008(4):12-16.
被引量:30
4
桑新民.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通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08,29(11):33-36.
被引量:10
5
徐晓东.
从组间比较到个体内比较的回归:重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1):46-53.
被引量:7
6
徐晓东,希建华.
坂元昂:教育技术学托起开放学习的未来--第三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中的三人谈[J]
.开放教育研究,2009,15(5):4-10.
被引量:3
7
何克抗.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1):12-20.
被引量:17
8
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
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
.开放教育研究,2012,18(2):9-21.
被引量:183
9
庄惠阳.
论教育技术学的简洁定义与研究重心的转移[J]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3):20-2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庄惠阳.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模型及其功用[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4,14(2):17-2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珂琦,于世博.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医院后勤管理水平[J]
.大连大学学报,2016,37(3):103-106.
被引量:4
1
薛彤艳.
化学教师要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J]
.成才之路,2010(8):14-14.
2
王成.
课堂教学主体单极化的迷失与皈依[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10):52-53.
3
冯建民.
浅谈技术课中课件的使用[J]
.教育界(教师培训),2012(1):143-143.
4
陈武林.
论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新特征[J]
.基础教育参考,2008(6):48-50.
被引量:1
5
应高度重视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J]
.世纪行,2012(1):33-33.
被引量:1
6
滕兰芳.
心理危机紧急干预与防范[J]
.销售与管理,2010(11):60-61.
7
林芹.
“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的优选与融合[J]
.教师,2014,0(33):89-90.
8
王君.
新数学课程应重视考试[J]
.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05,28(10S):7-9.
被引量:1
9
孟晓霞.
教学媒体的应用也要“喜新不厌旧”[J]
.快乐阅读(中旬刊),2012(5):71-71.
10
夏秀琳.
合理使用教材 提高教学实效——结合小学英语课堂谈教材使用[J]
.河北教育(教学版),2014(1):42-42.
电化教育研究
201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