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牙列缺失、牙列缺损以及牙体缺损的特点和临床修复状况,为往后的临床治疗及口腔保健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性别、年龄、修复部位、修复情况等方面,对一年来到该院进行口腔修复的6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牙列缺失、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的比较结果为:在性别方面,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在年龄方面,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25,P<0.05),以28~58岁患者居多(56.9%);在修复部位方面,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6,P<0.05),上颌部位损伤的患者比例最高(45.58%)。在口腔修复情况方面,被采用最多的修复类型依次为铰连式义齿(36.1%)、铸造支架义齿(27.4%)、金属烤瓷联合全冠(23%)。结论口腔临床修复医生要加强对铰连式义齿、铸造支架义齿、金属烤瓷联合全冠等比较常用的修复类型的学习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腔临床修复技能和水平,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层次,针对性的做好患者术后口腔保健知识教育,以更好地为口腔患者服务。
出处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32期133-134,共2页
China Health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