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仁”与“敬畏”——儒家与施韦泽的道德生命观比较研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儒家关注并肯定生命的价值与可贵,但更看重"仁",主张"践仁知天",通过"以道制欲"、"泛爱众而亲仁"等达致与宇宙万物为一体的天地境界。施韦泽依据人与万物的普遍联系,肯定一切生命的平等存在,提出敬畏一切生命的伦理主张。尽管儒家与施韦泽思考生命的本质与意义的角度不同,"仁"与"敬畏生命"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他们都强调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关爱,都彰显了人的道德生命和崇高精神境界,这对于越来越"物化"的现代人能够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3-55,共3页 Henan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SJD72000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
  • 2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20.
  • 4[法]阿尔贝特·施韦泽.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 5杨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实现“三个转向”[J].理论探索,2011(2):36-3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6

  • 1[瑞士]克里斯托弗·司徒博.环境与发展:一种社会伦理学的考量[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50.
  • 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3[英]E.库拉.环境经济学思想史[M].谢扬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4邓小平晚年反思启示了我们什么[N].南方周末,2009-07-09.
  • 5罗马俱乐部.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之佳,柯金良,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 6[美]约翰·罗尔斯 何怀宏 何包钢 廖申白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

共引文献534

同被引文献12

  • 1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0-03-06(4).
  • 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3Engelhardt H T. The Emergence of a Secular Bioethics. Comtemporary Issues in Bioethics [ M]. California:Wadsworth Press, 1989.
  • 4Tom L Beauchamp, James F. Childress Princi- ples of Biomedical Ethics [ M ]. Oxford : Ox- 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 5Michael R P, Xianyun Li , Yanping Zhang. Suicide rates in China, 1995--1999 [J]. The Lancet, 2002 (359) : 835 - 840.
  • 6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 7皮科·米兰多拉..论人的尊严著.论人的尊严[M].顾超一,樊虹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 8ThomasHobbes.onthecitizen[M].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 9Immanuel Kant.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 M ].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10张鹏.论高校生命伦理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2):17-22.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