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别从乐曲、文体、时代、场域与作者四个方面,先就前行学者有关词的起源问题,作一番爬梳,俾把握每位学者的论述思维及立场。而后提出本文论述此问题的三前提,再据以提出论点:其一,以文学演进之常规而言,任何文体之产生,必是渐进使然,而非突变;其二,文体之产生,必赖众人之力,始能推波助澜,底于成功;其三,韵文的规矩是从自然律变成人为律,因此必须考虑其音乐、形式、句式、声律、押韵等变化。要而言之,本文以为词的起源,实为汉乐与胡乐"三管"齐下所产生的结果。所谓"三管"齐下,是认定词的起源,既来自汉民族的各地乐府,也来自胡乐,甚至多数来自汉、胡交糅的燕乐。填制的人及场域,是民间作者、文坛文人、宫廷乐师同时并行,而后由文人扩大其影响,并予以专业化。填制的时间,是韵文由自然律走向人为律的阶段,尤其是隋唐设立九部乐、十部乐之际,而且律化的进行是齐言与杂言同时并行的。为印证此观点,本文特举胡、汉杂糅之《法曲献仙音》、胡乐《菩萨蛮》、汉族乐府《忆江南》为例,自形式、篇章、结构、句式、声律、押韵等方面,予以分析,期能有助于认清此现象。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12年第4期40-50,共11页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