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4-131,共8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参考文献3
-
1《儒林外史》(评点本).[清]吴敬梓著.陈美林评点.江苏古藉出版社,1998年版.
-
2[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8至144、第171至174页.
-
3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
共引文献22
-
1牛学智.“诗意”、“温情”与西部现实——从漠月小说说开去[J].文学评论,2005(1):112-118. 被引量:1
-
2张平仁.金圣叹删评《水浒传》的诗性思维[J].明清小说研究,2005(2):49-57. 被引量:1
-
3杜传坤.生活的太“真”与艺术的太“假”——重读叶圣陶童话[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2):251-267. 被引量:2
-
4张文东.“传奇”叙事与中国现代小说发端[J].求索,2007(10):194-196. 被引量:1
-
5李永平.明清小说所见部分包公戏搬演传播史料[J].明清小说研究,2007(4):58-61. 被引量:2
-
6张文东.在“异构同质”的传统与现代之间——传奇传统与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发端[J].江汉论坛,2008(10):91-94. 被引量:3
-
7侯春慧.文本·时间·阐释--新历史主义叙事阐释理论研究[J].求索,2008(11):170-172. 被引量:2
-
8巴晓津.试论嵇康思想中的儒家素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8-33. 被引量:1
-
9杜娟.《红楼梦》跨文化语际传释中的互文性[J].红楼梦学刊,2010(1):230-243. 被引量:6
-
10余荣虎.文学语言变革与乡土小说的早期形态[J].江苏社会科学,2010(5):165-17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1
-
1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84-92.
-
2陈美林.清凉布褐批评儒林外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
3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
-
4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
5罗吉·福勒.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284.
-
6刘上生.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7李桂奎.中国小说写入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
8李建军.论小说中的反讽修辞[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5):106-111. 被引量:52
-
9魏锦虹.《儒林外史》的语言孤独[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3-35. 被引量:2
-
10傅承洲.文人雅趣与大众审美的脱节——从接受的角度看《儒林外史》[J].文艺研究,2015(2):56-65. 被引量:3
-
1吕致远.《水浒》丛谈(二)[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2):76-77.
-
2吕致远.谈谈《水浒传》中招安与反招安的斗争——兼与否定招安的同志商榷[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0(1):91-93.
-
3田丽爽.《追忆似水年华》的写作特色解析[J].俪人(教师),2014(19):212-212.
-
4马跃敏.纯文学:一个值得质疑的策略上的概念[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18(6):36-38. 被引量:2
-
5周秋良.关汉卿杂剧的叙事品格[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3(5):118-121.
-
6第小明,闫雪梅.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08,18(3):60-62.
-
7王薇.试论《儒林外史》叙事的控制机制[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110-115. 被引量:2
-
8张志.一方素帕寄心知——细读《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送帕情节[J].红楼,2001(2):61-64. 被引量:2
-
9邹贤尧.当代爱情诗创作流变[J].当代文坛,2000(3):32-34. 被引量:1
-
10谢海燕.道法自然——论《追忆似水年华》写作特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2):70-7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