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于各高校而言,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方法是一个新的课题,随着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保证培养质量。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对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了问题的表现和出现的原因,探讨了提高培养质量的一些对策和方法,旨在为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
张丹
左敦稳
机构地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出处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6期79-79,共1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
培养模式
培养质量
对策
分类号
TB852.1 [一般工业技术—摄影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4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6
1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年3月19日.
2
徐小龙,孔媛媛,李梦娥.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螺旋提升型”培养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9(2):149-154.
被引量:43
3
石防震,眭国荣.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
.中国高校科技,2011(12):59-61.
被引量:7
4
李爱平,张沪寅,丁红莉.
从学术型硕士到专业型硕士的教学改革探索[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6):230-231.
被引量:9
5
李博.
培养卓越工程师:比较视野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J]
.理工高教研究,2010,29(4):79-82.
被引量:18
6
陈春明.
突出专业学位特点 创新工程硕士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5(15):36-37.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翟怀远,陈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104-107.
被引量:10
2
谢笑珍.
“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3):35-38.
被引量:193
3
张海英,张锦绣.
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观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6):67-71.
被引量:19
4
曹晔.
国外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比较研究[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5-18.
被引量:27
5
徐小龙,王汝传,黄海平.
关于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对抗式教学法的研究[J]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48-52.
被引量:6
6
石鸥,刘卷.
美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及其特征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2007(2):104-108.
被引量:25
7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年3月19日.
8
唐景莉.《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结构调整的开端》,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17日.
9
新华网.《教育部.积极掏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服务保障体系》,http.//www.gov.cn/gzdt/2010-03/19/content1560400.htm.
10
汤生玲,曹晔.《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共引文献
84
1
罗云南,王婷,袁志岭.
“三维驱动”:服务学习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
.科教导刊,2022(21):19-21.
2
李越,江燕琪,孙跃芳.
新时期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54-257.
被引量:1
3
郭时印,欧百钢,李阿利,贺建华.
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探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17-21.
被引量:8
4
吴秋凤.
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5):125-126.
被引量:19
5
郭婧娟.
工程硕士教育机制与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项目管理技术,2009(5):72-76.
被引量:5
6
薛静,张骏,刘伟.
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双转变[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227-229.
7
黄华,董方敏.
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0):32-34.
被引量:2
8
侯军岐,卢东宁,闫为民.
工程硕士创新及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价值工程,2011,30(1):1-2.
被引量:4
9
刘伟,闫春.
多方协同,提高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8):5474-5476.
被引量:2
10
李松柏,刘义伦.
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企业实践阶段本科培养方案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218-220.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11
1
陈春明.
突出专业学位特点 创新工程硕士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5(15):36-37.
被引量: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9-03—19.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H2/info1238053862111272.htm.
3
刘建秀,汤富强,郑民欣,宁向可.
工程硕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
.教育与现代化,2009(3):41-44.
被引量:5
4
程瑶.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252-253.
被引量:23
5
姜金生.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对策研究[J]
.中国轻工教育,2011,14(2):37-38.
被引量:18
6
石防震,眭国荣.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
.中国高校科技,2011(12):59-61.
被引量:7
7
张志华.
试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及策略[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4):107-109.
被引量:7
8
白冰,吴林娜.
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四川大学全日制出版专业硕士为例[J]
.出版科学,2012,20(5):18-21.
被引量:17
9
段振亚,王浩,陈建国.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的一些思考[J]
.化工高等教育,2013,30(5):8-12.
被引量:12
10
李爱平,张沪寅,丁红莉.
从学术型硕士到专业型硕士的教学改革探索[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6):230-23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唐娜,张蕾,苏建福,陈丽芳,王彦飞.
海洋化工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环节探索[J]
.中国轻工教育,2013,16(4):66-68.
被引量:3
2
王延臣,高治军,郭宝荣.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问题及对策[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0(7X):125-12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朱林晖,唐尧基,王力.
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
.广东化工,2014,41(5):168-169.
被引量:4
2
成倩.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基于L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的访谈分析[J]
.科教文汇,2016(6):29-30.
被引量:2
3
张春桃,王海蓉,梁文懂,吴晓琴.
煤化工特色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冶金教育,2017,22(5):39-42.
4
王福斌,王海群,崔传金,陈波,陈至坤.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能控因素及能达目标研究[J]
.大学教育,2020,0(3):170-172.
被引量:6
5
王勇,肖益民,刘勇,刘方.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质量保证的探索——以暖通空调方向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20,29(6):153-158.
被引量:3
6
潘一,王舒瑶,胡志勇,蔡家铁,杨双春.
产教研深度融合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为例[J]
.大学教育,2023(24):118-121.
1
陈云飞,沈迪.
对我国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教学方法之探析[J]
.文教资料,2011(28):189-190.
被引量:2
2
邸利会.
“专业型”毕业生尚待考验[J]
.科学新闻,2009(22):34-35.
3
张华.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分析[J]
.中国教师,2007(S2):29-29.
被引量:4
4
王淑梅,仲秀琴.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3,27(1):31-32.
被引量:1
5
李晓庆.
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B):170-170.
被引量:2
6
王喜仓,于利民.
学生计算机绘图应用能力的培养[J]
.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8(4):65-66.
7
主云龙.
培养工业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研究[J]
.包装工程,2015,36(18):101-104.
被引量:3
8
孟令伟,李大鹏,李娟,王洪江,胡亚光.
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267-267.
被引量:2
9
陈广成,张鉴隆,邝芸.
设计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法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2):230-231.
被引量:1
10
曹利.
浅谈加强设计质量管理的对策和方法[J]
.内燃机,2001,17(3):39-41.
科技信息
2012年 第3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