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倾听另一种声音:青少年被害谅解研究——以刑事审判中被害人谅解为视角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刑事审判中,被害人谅解符合刑法谦抑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与恢复性司法的理念相契合。被害人谅解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主体系特定的刑事被害人、对象是犯罪人或犯罪行为、做出的时间具有一定阶段性,并须产生相应法律后果。作为量刑情节,需具备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形式要件、时间要件等。
作者
康均心
杨尚文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法学院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出处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12年第6期22-26,共5页
Issues on Juvenile Crimes and Delinquency
关键词
青少年
被害谅解
理论基础
司法实务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23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肖敏,陈荣飞.
论被害人谅解[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37-41.
被引量:6
2
时凯.
理性视角下被害人谅解的价值[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136-139.
被引量:4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第3款.
4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第12条.
5
董鑫,朱启昌,廖仲洪.《刑事被害人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3页.
6
张明楷.
论刑法的谦抑性[J]
.法商研究,1995,13(4):55-62.
被引量:512
7
葛治华,潘才敏.
论附民赔偿影响量刑之正当性——和谐司法视角下的被害人谅解制度[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198-203.
被引量:6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四条.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苏惠渔,游伟,孙万怀.
刑法价值观念的一次维新——对我国刑法发展的比较考察[J]
.法学,1999(2):31-35.
被引量:12
2
陈兴良.
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从被害与加害的关系切入[J]
.当代法学,2004,18(2):118-126.
被引量:91
3
丹尼尔·W·凡奈思 ,王莉 ,温景雄 .
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4):130-136.
被引量:133
4
倪兵.被害人谅解制度的现实反思与重构[EB/OL]http://www, chinacourt, org/public/detail, php? id = 220260.2008 - 10 - 28.
5
[德]施耐德.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M].许章润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6
[日] 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M].顾肖荣,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1.
7
[日] 大谷实.刑法总论[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59.
8
Andrew Karmen.Crime victims:An Introduction to Vcitmology[M].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0:2-3.
9
董鑫,朱启昌,廖仲洪.刑事被害人学[Z].重庆:西南政法学院,1991:43.
10
孙牯昌.黄文忠.死刑案件被害方谅解可否判处死缓[N].检察日报,2007-07-02(3).
共引文献
523
1
王贞会.
涉案企业合规程序立法关系处理与制度框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4):32-47.
被引量:7
2
兰楠.
前置法为“刑民交叉争议案件”提供的出罪思路[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6):37-53.
被引量:5
3
邵旻,陈楚.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悔罪表现”认定问题研究[J]
.犯罪研究,2023(1):106-112.
被引量:1
4
敬力嘉.
功能视域下刑法最后手段性原则的教义学重述[J]
.刑事法评论,2019(1):28-49.
被引量:5
5
黄明儒,曹培浩.
犯罪圈的划定:刑法修正中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J]
.湘江法律评论,2020(1):13-24.
6
邢志人,余长江.
构成要素阻断视野下的恶势力犯罪长效防控机制构建[J]
.盛京法律评论,2021(2):29-45.
7
邓喜莲.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治理与制度完善的法理思考[J]
.社会科学家,2021,36(4):114-119.
被引量:9
8
狄小华.
人身危险性视野下的中国再犯防治问题检视[J]
.中国监狱学刊,2020(4):5-11.
被引量:6
9
李飞.
规制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对策[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0(2):50-61.
10
张篮芝.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适用的合理性及限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116-119.
同被引文献
18
1
陶阳.
论刑罚目的多元与价值多元[J]
.法学评论,2004,22(4):53-57.
被引量:5
2
李川.
西方刑罚目的观简论[J]
.求索,2006(10):94-96.
被引量:5
3
刘伟.
背景与困境:刑事和解制度的理性考察[J]
.河北法学,2007,25(5):41-44.
被引量:63
4
刘艳红.
刑事法治:模式形成与理性构建[J]
.浙江社会科学,2009(11):39-46.
被引量:8
5
时凯.
理性视角下被害人谅解的价值[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136-139.
被引量:4
6
刘艳红.
“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J]
.法商研究,2011,28(4):26-29.
被引量:160
7
刘艳红.
当下中国刑事立法应当如何谦抑?——以恶意欠薪行为入罪为例之批判性分析[J]
.环球法律评论,2012,34(2):61-75.
被引量:79
8
王瑞君.
刑事被害人谅解不应成为酌定量刑情节[J]
.法学,2012(7):128-136.
被引量:32
9
张希平.
刑事和解视阈下的被害人权益保护[J]
.理论与改革,2012(6):151-153.
被引量:2
10
孙道萃.
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重构:基于普遍正义观的立场[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6):69-7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和亚娟.
大数据视角下被害人谅解对强奸罪量刑的影响[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5):52-56.
1
董颖.
论青少年被害预防[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4):19-21.
2
黑延明.
“公然性”是成立聚众淫乱罪的必备要素[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31(6):82-85.
3
叶亚杰.
谦抑原则问题研究——以日本刑法为例[J]
.天中学刊,2009,24(4):46-49.
4
龚卫,舒洪水,李盛.
论我国自首制度的两个疑难问题[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3):37-38.
5
林维.
论前科的定罪价值[J]
.人民检察,1996(2):56-57.
6
皮勇,刘为国.
论青少年与网络犯罪场[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5):28-33.
被引量:10
7
雍自元.
试论青少年被害预防制度的构建[J]
.法学杂志,2008,29(2):134-136.
被引量:1
8
林巧玲,罗发兴.
许可执行之诉的受理要件[J]
.人民司法,2011(8):38-41.
被引量:2
9
白世平,魏建,金朝.
检察机关参与青少年教育保护工作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33):279-281.
被引量:1
10
张晓晗.
被害人承诺成立要件研究[J]
.山东工会论坛,2017,23(1):81-84.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