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新女性”到“党的文化工作者”——身份认同的转变与丁玲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致力于与西方"丁玲学"研究进行对话,试图将丁玲的作品放在社会历史背景中来发现她的剧烈转变背后的动机,并借此探讨五四文学与"后五四文学"中的传承与裂变。文章认为,丁玲从"新女性"转而成为"党的文化工作者",人格与作品风格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这也带来了思想意识与身份认同的转变。她的身份认同的转变,虽然反映了她试图征服自己的异化意识的努力,也带来了个人"主体性"的转变,同时契合了对于文学的不同"理念"(或文学作为社会—文化机制)的变迁,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矛盾。
作者 王晓平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2年第4期24-44,共21页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丁玲.《一点经验》,见《作家谈作家》,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版,第4页.
  • 2丁玲.创作不振之原因及其出路.北斗,1932,.
  • 3丁玲.《生活、思想与人物》[J].人民文学,1955,.
  • 4白露(Tani Barlow).《导言》(Introduction),白露编.《我自己是个女人:丁玲小说选》(I myself am a Woman:Selected Writings of Ding Ling),灯塔出版社,1989版,第6页.
  • 5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9页.
  • 6张爱玲.《读书报告四则》,《张爱玲散文集》,中国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 7丁玲.《一个人的诞生前言》,《丁玲选集》,万象书屋,1936年版,第151-152页.
  • 8《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0页.
  • 9贺桂梅.知识分子、女性与革命——从丁玲个案看延安另类实践中的身份政治[J].当代作家评论,2004(3):112-127. 被引量:56
  • 10丁玲.《我的创作生活》[A]..《创作的经验》[C].天马书店,1933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42

  • 1赵超构.《延安一月》[A].朱鸿召编.《众说纷纭话延安》[C].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N].《解放日报》,1943年10月19日.
  •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选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867页.
  • 4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N].《人民日报》,1958年2月28日.
  • 5.《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 6[美]马克·赛尔登(MarkSe1den) 魏晓明.TheYeanWayRevisited,延安道路》(ChinainRevo1ution,《革命中的中国,冯崇义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2002年..
  • 7李陀.《丁玲不简单~毛体制下知识分子在话语生产中的复杂角色》,《今天》[J].1993,(3).
  • 8丁玲.《战斗是享受》[A]..《丁玲文集》,卷4[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4年..
  • 9[美]海伦·福斯特·斯诺.《中国新女性》[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第218-219页.
  • 10《解放日报》[J].副刊文艺,1941,(26).

共引文献75

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